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01 来源: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30日在栖霞市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栖霞市市长  臧  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中共栖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四市定位”,坚定“1+235”部署,以培强“生态主导力、特色引领力、产业带动力”为引领,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赓续奋斗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强基固稳守底线,较好地完成市十八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

(一)坚持优扩并举,产业根基持续壮大。注重链式融合发展,全面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强力推动产业层次提升、规模壮大。现代农业质效双优。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9.77万亩,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二十一届苹果艺术节,获批国家水果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基地,“浓情果乡·甜美栖霞”品牌魅力彰显,“中国苹果之都”名片持续擦亮。加快推动苹果标准化体系构建,出台《栖霞苹果高质量发展三年意见》,制定发布3项团体标准,更新改造老龄低效果园5.4万亩,新建高标准果园1940亩,烟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家。扶持特色果业梯次发展,制定《推进果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特色果品种植十大任务,大樱桃、草莓、蓝莓等6大特色果业种植优势区全面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蓬勃发展,松山、桃村、蛇窝泊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行列,新增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28个。工业经济攻坚突破。深入实施突破工业经济三年行动,域内培育、域外招引、技改扩能“三箭齐发”,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4%。突出域内抓培育,召开工业发展动员大会和奖励兑现大会,全面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同兴实业、核晶陶瓷和双圆通用件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瞪羚”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突出域外抓招引,围绕6大产业链,精准实施“链长制”招商、专班招商,布鲁斯特、民士达新能源汽车等5个总投资6亿元的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达产。突出技改抓扩能,9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德丰食品、华屹科创等科技创新项目在省立项,广发建材、鑫威科技获评烟台绿色工厂,兴邦新材料、鲁电线路等5家企业获烟台市倍增企业奖励。产业园区竞相发展。“1+2+N”承载集聚能力增强,90个总投资224.2亿元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7亿元,44个项目竣工投运。松山产业园合作共建成果丰硕,国丰泰达新材料产业园投入使用,产业拓展联动基地主体完工,嵩山路等主路段完成改造,污水处理厂即将投运,盘活厂房11.7万平方米,落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总投资6.6亿元项目5个,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3倍和3.3倍。桃村台创园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更新改造变电站、园区路网、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入驻项目58个、总投资66亿元。翠屏民营园完成园区整体规划设计,总投资1.5亿元的新型磁性材料项目签约落地,入驻企业120家。服务行业回暖复苏。全面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序做好市场供应和消费促进,新增批零住餐准纳统企业33家,发放惠民消费券50万元,撬动消费900万元以上。扎实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牟氏庄园新游客中心隆重启用,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落成开放,“十一”黄金周日接待游客6000人次以上;开展金银花旅游季、丘处机故里龙王节庙会等特色文旅活动25场,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长30%。全力推进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改造,设立线下农特产品体验馆,24家电商企业入驻,荣膺“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山东电商产业带”称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25亿元。

(二)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致力精致秀美山水城市建设,精细化推进城市建管,常态化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城乡品质功能日益提升,发展更加协调均衡。设施建设一体推进。在城区,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实施14条主干路提升扫尾工程,升级管网34.86公里。加快棚户区改造,芳邻学府即将回迁安置,古镇都南苑主体施工完成60%,27个2777户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大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建公共停车场3个,新增城区停车位200个。在乡村,“十大攻坚”全面推进,改造农厕532户,完成农村公路改建260公里,硬化44个村庄、70万平方米村巷道路,410个村庄实现自来水入户,新建污水管网82公里,11个建制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城市更新接续实施。凤翔路东延、文化路中段、平安桥顺利通车,迎宾路完成改造,新老城区“半小时交通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面构建。3个月完成滨湖公园改造提升,全民健身馆建成使用,新区消防站通过验收,新一中顺利推进,新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建设,新城聚集人气能力不断提升。精心实施“三河”综合治理工程,8座桥梁完成改造提升,山河相依、城河互融、人水相亲的秀美山城魅力更加彰显。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百日攻坚”“违法占用城市道路”等专项行动,整治道路两侧乱停乱放1660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点片面”并联,全要素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烟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2个,后许家村获评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和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成立烟台首家县级联合社总会,栗林、枣行等12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松山街道跻身烟台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行列。

(三)坚持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创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中国气象局授予烟台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称号。污染治理有效有力。严实抓好各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中央、省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部整改销号。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超额完成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任务,全年优良天数改善排名烟台第一。大力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紧盯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农用薄膜使用清理回收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良土壤7.5万亩,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生态环境向优向好。科学编制全域生态水系规划,高品质打造县域“母亲河”白洋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坚持植绿护绿并重,推动“林长制”常态长效落实,创建烟台市级森林示范村居5个,寺口镇荣获“烟台市森林示范乡镇”称号。绿色发展提速提质。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加快“两高”项目整改、绿色矿山建设,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观里镇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4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率100%。

(四)坚持民生为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累计民生支出3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加充实。民生保障扩面提质。年初确定的30项民生实事如期交卷,“结亲连心”走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800多件。开展创业就业培训5506人次,城镇新增就业86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亿元。构建“层层兜底+多元参与”综合救助模式,1.28万名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实现提标增补,累计发放各类保障资金1.12亿元,完成独居老人“安心居家”改造200户,“栖心助”荣获“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称号。供暖质量稳步提升,投资2.56亿元升级改造供暖设施,老旧小区供热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服务日臻均衡。全力推进优质教育,16所幼儿园晋升“省级示范园”,庙后、蛇窝泊获评省市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市评估验收,成功创建7个国家卫生镇、117个省级卫生村。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完善,西城卫生院、翠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搬迁,35处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完成建设。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0多场,长春湖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成为省青年队定点集训基地,助力省队斩获全国首届学生运动会金牌6枚,代表烟台夺得省锦标赛金牌22枚、全省领跑。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牢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底线工作。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3141户食品经营业户纳入包保系统,药品销售和使用单位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常态化开展违法犯罪专项打击行动,成功破获跨境网络赌博案,获省公安厅贺电表扬2次,成为烟台首个省级“治安打击示范点”。深化“局长走进直播间”实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诉求8.9万件,及时办结率100%。搭建“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双拥共建全面加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公益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五)坚持从严从实,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展“讲政治、敢作为、真落实”作风能力建设活动,各级各部门提振精气神、激发新作为,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累计审查各类议题62项,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07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电子证照证明应用领域,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全面打造“无证明城市”。纵深推进“双全双百”工程和数据共享应用,开发项目审批“四大网办”系统,相关经验做法在国务院简报刊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强化关键环节跟踪审计,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越是艰险越向前!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承压负重前行、披荆斩棘奋进,遇到的困难超乎想象,付出的努力非比寻常,取得的效果好于预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付出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向驻栖单位、驻栖部队、武警官兵,向在栖霞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以及关心支持和参与栖霞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不少矛盾问题需要解决:大企业、大项目偏少,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与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支撑的要求存在差距;苹果深加工创新研发力度不够,生态优势转化成效不明显,与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存在差距;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提高,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尚不充分,政府工作效能有待提升,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剖析,尽心竭力改进工作,不辜负全市人民期望!

二、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奋力突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本届政府的届中之年,也是推动栖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省市两会精神,锚定“1+235”总体部署,抓实“8615”工作机制,突出“抓发展、强特色”第一要务,明确“育产业、融城乡”主攻方向,聚焦“生态化、绿色化”奋斗目标,夯牢“守底线、惠民生”根本保障,实事求是、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加快突破生态立市、文旅兴城、工业强基、果业富民,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胶东生态圈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烟台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各位代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新的定位。栖霞作为烟台的“生态功能涵养区、永续水源地”,生态资源和绿色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必须“走在前、开新局”。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线任务”,讲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政治”。我们将乘着烟台过万亿的东风,以更高目标抬升转型坐标,以生态优势奠定发展胜势,全面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烟台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贡献更多栖霞力量。我们将坚持“面线点”相结合,以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关于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抓手,以8个指挥部为战线,统筹6条产业链、15个专班一体化推进工作,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引领,集中突破松山产业园、全域旅游示范区、苹果产业功能区、桃村城市副中心、低空产业园,推动县域全方位均衡协调融合发展,奋力开创栖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锚定现代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蓄势而发。聚焦产业突破、创新突破“两个关键”,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持续提高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大力推行绿色制造,聚焦智能化、数字化现代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和化工企业评级评价,打造绿色工厂、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3家以上。广泛应用绿色技术,加快推进山东鲁电、旻同生物等8个总投资6.62亿元的技改项目,年内技改投资增长2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突出生态化、绿色化导向,瞄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领军企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专班招商、无地招商,推动外资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集中,确保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定。

——倡导低碳生活,在城市赋能中乘势而上。依托通山连水的自然禀赋、绵延千载的历史人文,统筹做好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苹果文化结合文章,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总体思路,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提高城市雨洪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零碳供暖行动,完善中节能、光大环保设施配套,飞灰填埋场二期建成投用,推动生物质燃料供热远距离跨区域延伸,实现城区清洁供暖“全覆盖”。实施绿色建设行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在政府投资项目规模化应用。实施低碳出行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新能源汽车,加快完善充电桩、天然气加气站布局,构建绿色低碳出行交通体系。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群众节约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生活,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立足能源禀赋,在高效利用中聚势而强。坚持把壮大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工建设清洁能源核心装备产业园,加快构建“风光并举、多能互补”的新能源体系。优化新能源基础设施配套,有序做好老旧风电机组升级改造工作,推动盛步农光互补平价光伏、京能光伏发电项目年内全额并网。积极抢占清洁能源发展新赛道,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强力推进大唐电化学储能、大唐牧光互补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全年发电18亿千瓦时,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亿元。攻坚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加大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产业招引力度,强化风、光、水、生物质等开发利用,全市新能源企业达到7家以上。

三、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围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跳出自身高标定位,放大优势高点突破,狠抓落实高位推进,加快推动“胶东生态屋脊、中国苹果之都”全面起势,奋力实现“强基固稳、富民强市”合力成势。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三产协同,着力构建具有栖霞特色的产业体系。锚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园区特色化,加快构建多元支撑、多点发力的绿色产业格局。

一产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地方储备粮仓库扩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以上。高标准制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苹果技术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全力打造全国苹果产业标准制定和认证中心。强化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战略合作,启动苹果种质资源圃建设,年内引进新品种80个以上。在种植端“精耕”,统筹抓好大果园示范园建设,推动王掌柜种植示范基地、科创中心“一县一品”苹果项目落地见效,新建大果园2000亩、新品种创新示范基地3000亩。在加工端“细做”,加快嘉勐果品、贝优特果蔬、宝桐食品等农业深加工项目建设,年内烟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5家。在营销端“发力”,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持续扩大“栖霞苹果”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突破75亿元。力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构建“市统筹、镇联合、村主体”格局,助力集体群众“双增收”。精准培育果品、蔬菜、中草药等种植业,完成6处大樱桃栽培示范园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

二产突出发展生态工业。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行动,有序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年内培育“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10户以上。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全面摸清家底数据,准确反映发展实绩。对84个总投资130.3亿元的重点工程项目,严格落实指挥部负责制,年内29个项目竣工。强力推进园区“腾笼换鸟”、扩容升级,松山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泵站、工业用汽项目建成启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建设,民士达二期、泰和兴防护竣工投产,国丰泰达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开工,产业拓展联动基地投入使用;桃村台创园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竣工投用,布鲁斯特二期完成主体建设,旻同药业、广盛二期完工投产,年内引进过千万元项目10个以上;翠屏民营园培育销售过亿元企业8家以上,新型磁性材料项目年内投产,重塑“民营经济强街”优势;加速壮大通用航空产业规模,打造集通航物流、通用飞机制造上下游产业、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低空产业园。聚焦6大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招商,链长挂帅、链办负责、链主牵引、链条发力,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5亿元项目2个以上。

三产突出发展生态服务业。做优文旅康养产业,整合特色资源,稳步推进自然博物馆与研学基地、烟栖旅游大道建设,高标准创建牟氏庄园——长春湖区域5A级景区,年内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11%以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后许家旅游项目对外开放,溪上云庐项目完成基础建设,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民宿集聚区。做强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产业,构建城乡一体化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松山农商综合体、胶东现代物流园年内投用,力争网零额突破14亿元、增长10%以上;持续加强外贸企业跟踪摸底,全力稳住基本盘,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量稳质升。做精新兴服务业,实施新一轮惠民消费券发放,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年内举办特色商贸活动10场以上,拉动消费5000万元以上。

(二)聚焦建管一体,着力塑造具有栖霞品质的宜居城镇。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大体系,塑造内外兼修、形神兼具的品质城镇。

塑美精致城区。立足山城特色、拉大城市骨架,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强“一芯多节点、双轴五组团”的城市特色空间结构。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快推进30个老旧小区和南小街区域改造,高品质开发玖盛悦府等5个住宅项目。实施“三河”综合治理,做优城市绿地、休闲公园,让城市景观沿河成带、沿路成轴。推进城市联合保洁、立体保洁、多维保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城市洁净度。探索城市人文治理,搭建多功能城管驿站,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实现社区融合共治。

建设美丽城镇。实施城镇建设提质升级行动,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和污水管网迁改,加快建设千伏变电站、农网中低压线路等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域延伸。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推动城镇政务服务向农村拓展、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向基层下放,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乡村服务中心。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构建城市融合发展区、创新发展综合区、精品文旅黄金带、果业振兴示范带“两区两带”新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产业繁荣、个性鲜明的特色小镇。

打造和美乡村。加快黄燕溪谷胶东高端民宿区、环湖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苹果示范种植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成方连片建设,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80公里,完成51个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和80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引导鼓励“四旁”、庭院绿化,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鼓励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持续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常态化帮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聚焦绿色低碳,着力厚植具有栖霞魅力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最大决心守护绿水青山,最大力度推进“两山”转化,做足做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文章。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紧盯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案件整改落实,超前做好第三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准备工作。开展“护绿”行动,做好重点区域绿化和植被恢复,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病虫害防治,推动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开展“治水”行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铁腕推进砂石资源整治,实施农村生态河道治理和门楼水库水源地保护修复工程,年内建设农村生态河道405公里。开展“耕保”行动,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实施农业面源和农膜系统治理,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坚决守住21.35万亩耕地红线,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年内春景建筑垃圾再利用、大众物资回收再利用项目竣工投产。开展“防尘”行动,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86%以上。

一体推进修复治理。以生态功能涵养示范项目为载体,秉持“全域共治、整体推进”原则,系统打造生态环境体系,全面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水平。坚持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严格矿权准入标准,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产资源科学开发、集约利用、高效产出。完善环保督察工作机制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行刑衔接,常态化开展矿山、尾矿库、危化品、水源地等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向好。

协同推进绿色发展。聚焦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资产管理公司,全力做好GEP核算。实施县域主要河流、林场等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建立数据资源库,完善有偿使用制度,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抢抓碳达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大战略机遇,开展碳汇基础研究,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力争取地方碳交易市场试点,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栖霞路径”。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严把新建“两高”项目准入关口,严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多措并举做好能耗“双控”。

(四)聚焦共治共享,着力答好具有栖霞温度的民生答卷。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用心办好30项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年内城镇新增就业600人以上,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社保扩容提标攻坚行动,做好灵活就业、农民工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精准扩面”,参保率达100%。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稳妥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扩面提质,强化费用结算平台管理,减轻群众看病用药负担。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弱势群体关心关爱力度,持续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全面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一中年内投用,东山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建成招生,新增幼儿园学位供给540个。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深化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强化与国家级、省级医院对接合作,常态化邀请知名专家来栖坐诊,规范做好业务院长帮扶基层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线。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推进庄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桃村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提升,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积极传承中医药事业,建设4家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国企参与养老服务业,与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养老企业混合所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至70%以上。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年内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150户、独居老年人“安心居家”照护服务500户以上。丰富文化服务供给,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特色活动,实现“一年一村一场戏”全覆盖。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坚持安全优先原则,压紧压实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企业主体、员工直接“四个责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研判预测、动态监控,严厉打击非法行为,打造安全稳健的金融生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构建“1+1+10”大信访维稳格局。创新治理模式,强化智慧警务和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做好物价监测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守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重任在肩。新的一年,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三个务必”要求,继续保持赶考心态、奋进姿态、答卷状态,深入推进政府工作自我革新,持续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努力建设忠诚务实高效勤勉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紧跟政治核心葆忠诚。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自觉服从市委领导,坚决执行市委决策,努力建设初心不改、永葆本色的政府。

紧扣发展重心抓落实。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的“生命线”,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做坚定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坚持项目为王、干事为先,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制落实。坚持以斗争精神破解难题,以改革精神创新出彩,不务虚功、不摆花架,努力建设务实重干、奋发有为的政府。

紧守服务本心优环境。实施领导干部包帮“四上”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实效,成立“一企一策”工作专班,定期调度、专题交办、跟踪督查,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加快“数字栖霞”综合运用,调整充实“双全双百”事项清单,全面推行政令一键到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屏掌控。严格落实党政干部、企业家两个“行为负面清单”,做到政商交往“七严禁”“七不得”,努力建设环境一流、高效便利的政府。

紧贴为民初心强保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决策,坚持“一线工作法”“镇街工作法”,全力以赴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牢记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持续抓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文化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效能,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努力建设勤勉为民、履职尽责的政府。

紧盯廉政靶心筑防线。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三不腐”,持之以恒纠“四风”,努力建设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的政府。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乘风破浪;赶超跨越,更需奋勇争先。今日的栖霞,机遇与挑战并存、使命与责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赓续前行、踔厉奋发,奋力谱写栖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24年1月29日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