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政府办公室对2021年1-9月《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重要事项进展情况进行了调度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21年1-9月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重要事项进展情况表
序号 | 工作事项内容 | 进展情况 | 责任单位 |
1 |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 1-9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5.4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5307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1亿元,增长19.9%;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预计完成29.7亿元。 | 发改局 工信局 财政局 商务局 投资促进中心 金融服务中心 税务局 |
2 | 实施苹果“大果园”计划。突出品种改良,高标准抓好14.3万亩老果园改造综合管理,打造松山汉桥村等“百亩方”生态果园11处,稳妥推进蛇窝泊、官道镇“千亩方”“万亩方”生态果园建设。突出品牌提质,构建苹果优良品种“繁育推”体系,联合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建立栖霞苹果种质数据库,引进试验优质品种50个以上,建设科技实验示范基地200亩、数字化果园2000亩。突出产业增效,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工程,推动苹果产业“接二连三”,发展苹果酵素、白兰地、保健食品等苹果深加工及农村电商等业态,年内苹果总产值突破170亿元,深加工产值达到26亿元。 | 认真落实栖霞市《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3年)》,按照伐老建新、“三改三减”等技术路径,因地制宜推进老龄果园更新改造,稳妥推进蛇窝泊文石村“千亩方”、官道八家府“万亩方”生态果园建设。2021年更新改造老龄低效果园14.3万亩,超烟台下达年度计划(12.5万亩)14.4%。其中伐老建新5.55万亩、高接换头600亩,去大枝3.52万亩,改良土壤5.17万亩。瞄准智慧果园发展方向,推广现代栽培模式,成方连片打造“市县镇”三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021年建设“市县镇”三级级示范园12处、4760亩,提升打造数字果园10处,2800余亩。通过示范带动,实现土壤修复、更新换代、种植模式、科学管理、品牌打造、销售经营“六统一”。加强与果品深加工企业联系,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向深加工领域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支撑整个苹果产业快速膨胀发展。全市现有果品深加工企业17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主要进行果品冷藏加工和苹果脆片、苹果酵素、苹果酒、苹果醋等产品的生产,形成了以泉源供应链、白洋河酿酒、加加顺食品、玉益果蔬、中泉果品等企业为代表的果品深加工产业,1-9月份实现产值17亿元。 | 科技局 工信局 农业农村局 商务局 相关镇街 |
3 | 实施文旅康养提升计划。全面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高层次建设长春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艾莲小镇,提升牟氏庄园、太虚宫、天崮山等知名景区,主动对接并打造好省旅游发展大会观摩点,年内接待游客670万人次、实现消费总额4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体育休闲运动,加快自然博物馆建设,争创射击比赛、摩托车拉力赛、马拉松比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基地。积极实施乡村旅游镇级示范工程,充分挖掘红色、农耕、民俗、道家等文化精髓,全面发展采摘、民宿、露营、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与苹果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打造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建立“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新模式。 | 做好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正在编制《栖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多点辐射”的立体化、全景式的栖霞市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叫响“苹果之都·甜美栖霞”城市品牌,打造全国闻名的康养旅居休闲名城。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挖生态文化、人文旅游等资源,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栖霞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申报材料已提交,等待省专家组现场考察验收。以“文旅+”为突破,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在“文旅+文化”方面,推广红色研学旅游精品路线,推出栖霞市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和胶东革命烈士陵园2处红色研学基地;在“文旅+农业”方面,推进复兴村、杜家庄村、栗林村、衣家村等村的乡村旅游建设,在国路夼村、后许家村、复兴村、衣家村、栗林村、杜家庄村、代家村等村安装全域全景图,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工作,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正在准备起草《关于促进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栖霞市民宿管理办法》。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栖霞文旅品牌影响力。五一期间开通上线“栖霞文旅”官方抖音号和视频号,发表景区宣传类视频15条、总点击量达近10万;抓住电视剧《好雨知时节》开播契机,与山东省电视台花漾剧客厅剧组积极主动沟通拍摄三集宣传片,推介栖霞美景、美食、文化,提升栖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各类线上平台积极合作,扩展景区销售渠道,增加客流量和门票收入。 | 宣传部 教体局 文旅局 元融集团 相关镇街 |
4 | 实施“生态工业”培育计划。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全方位加强与烟台开发区对接,加快烟台开发区松山产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和项目导入,打造栖霞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户以上,年内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14户高端装备制造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9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实现“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新突破。以“亩产效益”为导向,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年内培育“小升规”企业3户以上。 | 聘请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按照智慧园区建设标准,年底前制定完成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现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规划设计,计划完成招投标后进场施工。通过辅导培育,17家企业完成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其中复审5家,首次认定12家,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2.54亿元。2021年,规划市级重点技改项目9个,总投资5.5亿元,至9月底,有鑫威科技二期、兴邦新材料扩建、宏昌化纤技改、日新工业等7个项目开复工,完成投入1.32亿元,庄臣滑石粉厂技改扩能项目已完工。已完成全市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摸排,将具有发展潜力的19户小微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申报烟台市级“瞪羚”企业2户,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积极开展2021年度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工作。7月底前按时完成71户规上企业和214户规下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根据省市安排,组织指导企业开展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 | 发改局 科技局 工信局 财政局 投资促进中心 松山街道 |
5 | 突出首位抓招引。结合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规划,聚焦食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优势产业,坚持靶向招商、线上线下招商齐头并进,深入对接央企、500强、行业龙头、科研机构,全年开展专业招商活动20次以上,力争引进各类项目2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10亿元以上。提升向上争取力度,加强对上的常态化、持续性沟通衔接,年内争取资金23亿元以上。提升招才引智质量,纵深推进“引凤来栖”“栖聚青春”等人才工程,积极搭建人才平台,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年内新增烟台市级以上人才平台14家,引进各类人才600名以上。 | 全市重点在谈项目36个,总投资约80亿元,其中过亿元内资项目23个、外资项目6个;签约项目1个,为杭园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在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签约,并落户松山街道;年产10000吨苹果果胶生产线项目、京能112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贝优特食品、木浦海洋科技、旺傲梅鹿生技、烟台合康物资等一批内外资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推荐鲁电线路有限公司等11家工业企业成功申报为烟台市高层次人才载体单位,栖霞市丰卓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烟台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推荐1人获评烟台市第九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引进各类青年人才471人。组织企业开展2021年度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申报工作。 | 组织部 发改局 财政局 人社局 投资促进中心 |
6 | 突出要位上项目。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对36个总投资304.7亿元的重点项目,形成清单、建立台账,落实包帮领导和帮扶措施,加快推进东德实业氢能源、华恩纳米材料、兴邦新材料项目,年内完成投入62亿元以上。集中突破重点区域,推动翠屏街道和杨础镇相向发展,打造绿色产业聚集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桃村镇区位优势,打造烟台市南部工贸重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2亿元。 | 及时对接项目建设单位,配合联动、通力协作,帮助解决手续办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辟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尽可能简化流程,积极主动配合项目单位加快手续办理,争取新开工建设项目早日开工建设。1-9月份,全市36个重点项目开复工32个,开复工率88.9%。 | 发改局 相关镇街 |
7 | 突出本位优环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常态化开展“进解促”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为项目引进建设营造更为宽松环境。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简化办事流程,推行闭环直通审批模式,实行“无证明”审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 | 实施税费优惠“一户一策”,实现税收政策及税费缴纳信息个性化精准推送。大力推进税收政策精准推送,对一般纳税人全部宣传到位,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推送和服务管理。积极开展“进解促”工作,累计帮助企业协调办理融资、解读政策、项目申报等实事30余件;争取到位各级政策性资金2980.16万元。举办工业企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人才230余人次。顺利完成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工作,扎实开展“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深化“证照分离”改革,通过优化、简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力争多举措、全方位服务好企业及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 工信局 行政审批服务局 税务局 |
8 | 做优扮亮中心城市。将绿色理念、历史底蕴、文化基因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老城区突出品质提升,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计划,梯次推进锦绣路、电业路、向阳路、金岭路和跃进路提升改造,同步进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污水精细化收集;完成7个片区、37.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完成民生路、霞光路、腾飞路、迎宾路和沈海高速2个出入口亮化提升改造,对文化广场、龙腾广场、行政中心周边及腾飞桥、环湖路大桥进行夜景灯光打造。新城区突出人气提升,加快文化路延伸,优化长春湖区域形象功能,加快翰林实验学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聚焦城市水系建设,以白洋河为中心轴、景观轴,坚持“一河一景、一桥一景”,对白洋河、翠屏河、文水河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三河连通、一体打造。 | 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栖霞市城市总体设计及老城区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市环长春湖地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松山工业园区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目前设计单位正在继续完善规划设计。栖霞市老城区城市更新道路工程(一期)于8月16日开工,目前拆除旧路面路基,进行雨水、污水、热力、供水、燃气等地下管线施工。老旧小区改造7个片区已完工。栖霞市城市更新广场及高速口至城区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已确定最终方案;栖霞市夜景品质提升智慧照明项目(二期)设计方案已通过,正在进行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性报告编制。目前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完成变更电梯井剔凿工作,拆除60%的原结构废弃墙体,3层、4层腰梁以下砌筑完成,5层、6层、7层、8层整体砌筑完成,4层、5层、7层构造柱浇筑完成,1层门厅上平台原废弃保温层清理完毕,同时完成场地内临时水电架设和7层、8层的墙体开槽配管工作。白洋河、翠屏河、汶水河三条水系景观设计及西侧街道城市更新规划,由杭州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目前设计方正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教体局 财政局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住建局 水务局 综合行政执法局 住房保障和房产交易中心 元融集团 |
9 | 特色打造美丽镇村。全力提升城镇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夯实产业基础,培育镇域发展新亮点,打造镇村建设新样板。投入资金4.5亿元,加快实施地下管网、供水设施、供暖供气、污水处理提标升级改造等项目,推动镇域承载功能上档升级。坚持一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抓好镇驻地、重点村功能提升和环境整治,推行分级评价考核办法,采取工作排名、观摩评比方式,合理赋分、科学奖惩,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年内一类样板示范村占比40%以上,14个示范区片、138个村庄高标准打造完成,亭口衣家村、蛇窝泊东院头村跻身省级示范村行列。 | 2021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032亿元,完成寺口镇、亭口镇、蛇窝泊镇、苏家店镇4个镇135个村的供水工程,新建水厂2座、改建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线175公里。工程将于11月底全部完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率在90%以上,并已完成烟台市全部验收工作的90%。目前,一类样板示范村占比达到37.5%,亭口镇衣家村、蛇窝泊镇东院头村通过省级验收。 | 住建局 水务局 农业农村局 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态环境分局 相关镇街 |
10 | 擦亮优良生态底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林相改造,着力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立体绿化生态格局,年内植树造林1000亩、打造特色山林2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全域水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蚬河、清水河河道治理工程。高质量完成老岚水库征迁安置工作。统筹耕地和生态修复一体推进,加快矿山修复治理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多措并举强化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年内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围绕“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突出抓好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年内绿化美化城乡道路13.4公里,营造景观化、园林化的路域生态系统。 | 完成1000亩退化林修复任务。老岚水库房屋征迁协议签订率完成100%。已完成一期四栋安置房建设,并通过验收。我市纳入重点项目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共14处,目前已治理完成3处,正在组织实施的项目11处。组织实施了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9个项目建设任务共计1.76万亩,已完成烟台市级验收。2021年度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修改及立项工作,完成5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完成绿化美化城乡道路13.4公里。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住建局 水务局 农业农村局 交通局 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态环境分局 元融集团 桃村镇 |
11 | 提高民生幸福指数。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就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联动,城镇新增就业600人以上,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规范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完善12349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强化各项救助制度衔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构建覆盖全面、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民生体系。 | 1-9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4%,控制在4.5%的年度控制目标之下。对全市10283名城乡低保对象和2703名特困供养人员实施了提标增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429.91万元,发放农村特困供养资金3290万元。引进建成儿童之家1处,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组织协调48名特困精神障碍患者集中入住心理康复医院;出台《栖霞市特困精神障碍患者集中供养管理办法》。继续开展“栖霞市爱心复明项目”,目前共为37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白内障手术。持续开展“栖霞市困难尿毒症患者透析救助项目”,共有22名低保、特困、优抚对象患者获得救助。永晨老年公寓正在按计划进行室内装修工作,现已完成总工程量75%,预计可按期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改造护理型床位419张,我市中心敬老院护理型床位改造提升工作全面完成。举办养老机构安全培训6次,共培训养老机构工作人员500余人次。 | 妇联 人社局 民政局 |
12 | 提高群众满意指数。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高质量发展各阶段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校车运行工作,新学期校车全面投入使用。做好医疗机构布局规划,加快中医院扩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创建省、市、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40个,形成市镇村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序推进12—17岁人群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五送六进”文化惠民活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按照“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公司运营、部门联动”的思路,成立校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栖霞市校车运营方案。召开校车招标会议,并与中标企业签订《栖霞市校车运营服务合同》。截至9月底,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及室内水、电、暖、消防设备安装等工作,正在进行室内装饰、吊顶、粉刷等工作和电梯、消防设施调试。市中医医院扩建新区门诊、病房楼工程,医技楼已完成封顶工作;病房楼西区正在进行11层地面梁板钢筋绑扎,东区正在进行10层地面模板支设;门诊楼西区、东区正在进行3层地面梁板钢筋绑扎,中区正在进行2层地面梁板钢筋绑扎工作。建成3处省级示范化卫生室、10处市级示范化卫生室和27处县级示范化卫生室。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宣讲活动6场,线上参与群众近3万人。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完善提升“两馆”内部设施,文化馆更新电子屏、音响、展陈设备,设立百姓大舞台对市民开放,优化展厅环境;图书馆新打造多间阅览室。新打造文化馆分馆1处,增设图书室2处,图书漂流站1处。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整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全市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图书馆和文化馆采取线下+线上的模式,先后开展“书馨栖霞”第六届全民读书朗诵大赛等活动240多场次,文化馆全年举办2021年成人公益培训班以及暑期儿童公益培训班。开展送戏下乡120场次,目前,“一年一村一场戏”覆盖率达到85%。到村(社区)开展文艺辅导工作,辅导人数3000多人次;图书馆开展送图书进社区、进农村等近5000册次;送电影下乡8000多场,受益人群10万余人次。 | 宣传部 教体局 文旅局 卫健局 |
13 | 提高社会和谐指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深刻汲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全面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深入开展本质安全提升三年行动,坚持“指挥部抓总、工作专班抓线、属地镇街抓块、督查巡查抓面”,细化安全生产任务分工,坚决做到日常工作依责尽职、发生事故依责追究,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疫情防控、金融风险、防汛抗旱、护林防火、校园安全等底线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栖霞。 | 今年以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制定出台《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突出25个重点行业领域、17个整治牵头部门,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拉网式、起底式排查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检查组7926个,派出执法人员23781人次,检查企业16084家次,排查隐患18118个,整改17982个,整改率99.3%;立案260起,停业整顿51家,暂扣吊销证照8家,关闭取缔46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警示、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及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班,对全市120余名安全监管干部实行封闭式培训。先后3次组织召开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培训会议。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5个主题16项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和逃生避险能力。组织全市机关干部、村(社区)和企业职工4万余人共同收听收看新《安全生产法》解读专题讲座,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强化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动应急队伍建设,完成森林消防队伍流口营区、唐家泊防火前置点升级改造。健全预案演练机制,先后组织修订20项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年度和阶段应急演练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市级重点应急演练活动11次,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加强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立7个普查专班,构建起“行业部门技术力量+社会专业机构”的技术保障模式,确保阶段普查工作任务的高标准,为深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夯实基础。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在信息监测预警机制上,利用推广系统、分享专业网址的方式,兼顾水务、气象、防灭火等行业领域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和“云MAS”信息发布平台,累计发布各类灾害预警信息46万余条,使辖区广大群众第一时间规避风险。 | 各级各部门 |
14 | 依法依规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现代法治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持续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依法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 |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法治栖霞”建设,丰富载体,创新形式,以民法典、安全生产法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安全生产、森林防火主题宣传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宣传活动20余场次,大力开展“法律六进”,通过“法律下乡”“送法面对面”等活动形式,发放法律书籍、散发法治传单、解答法律咨询,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累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极大提高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督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14个镇街和57个市直部门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计划,强化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推动全市法治宣传工作提档升级。举办了《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专题培训会。 | 政府办 司法局 |
15 | 提质提效打造高效政府。强化担当意识,严实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突出实绩实效,转作风、树形象、争一流,营造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攻坚氛围。突出督查推进,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建立健全横向互动、上下贯通、快速反应协调督办机制,坚决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聚力推动栖霞发展。突出改革创新,严格落实“一次办好”改革部署要求,全面贯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 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工作。全面实施“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建立政务服务图谱,各推出100件高频事项,现已根据省市进度认领了154件。打造了“自助服务端”,高标配置政务公开体验区,成功打造VR全景智能导服系统,实现大厅地理位置精准展示,便民设施精准服务,让企业群众更直观、更准确的找到大厅位置;同时,导航系统内还实现了大厅窗口、办理事项精准查看,实现“一步式”获取办理事项服务指南、注意事项。全力开展异地通办工作。梳理了“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并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上进行公示;设置了“跨省、全省通办”专窗,实现出入境、不动产、医保社保、帮办代办、企业登记、司法多种高频事项跨省、全省通办;与周边区、市签订了通办协议,设立了“异地通办”专窗,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异地可办。率先实行企业开办“跨国通办”。创新推出企业开办“互联网+一窗快链”新模式。大力推行“一业一证”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审批事项极简办、集成办。统筹发展将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向深入。 | 政府办 行政审批服务局 |
16 | 从严从实构建廉洁政府。坚决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树牢廉洁执政理念,审慎用权、执政为民。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切实为基层减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零容忍”高压态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决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问题整改,坚决纠治“四风”,加强审计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 各级各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