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故事:牟氏庄园华夏五个第一

发布日期:2015-01-17 来源:

字号:

牟家故事:牟氏庄园华夏五个第一 

        牟氏庄园座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至民国初期竣工,历时二百余年,耗白银达43万两之多,背靠凤彩山,南临文水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牟氏庄园依山傍水,坐北面南,气势恢弘,古朴凝重。所有房舍都是沿中轴线展开的,其布局分三组六院,各组一至四进不等,皆以中门相贯;侧有甬道连通,主宅仪门居中,配有左右两厢,均呈四合院结构。纵观整个庄园,森严恬静,规模宏大,园内的建筑设计大气,构思巧妙,疏密有致,井然有序。工艺上造型朴实,建造精良,既呈现出我国北方民居粗犷大方的建筑特色,又蕴含着南方建筑的细腻幽雅的风格,无处不显示出牟氏望族的豪华与气派。正因为如此,1988年到庄园游览的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大加称道,他说,牟氏庄园古朴凝重、豪华气派,虽不如北京故宫的浩大精深,却也特色独具,气度不凡,堪为“中国民间故宫”,民间故宫由此而来。
        牟氏庄园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彩,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在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传承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民间故宫”、“百年庄园之活化石”和“传统建筑之瑰宝”,并创造了华夏历史上的五个第一。
        第一个第一,财产最多
        牟氏庄园盛时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山岚十二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年收地租三百万斤。中国南北方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但是他们都把它列入中国的三大庄园之内。南方人说:“中国有三大庄园,一是故宫,二是孔府,三是牟氏庄园。”北方人说:“中国有三大庄园,一是刘氏庄园,二是牟氏庄园,三是魏氏庄园。”笔者同意南方人说,其理由为:故宫是皇帝的住宅,皇帝是中国最大的地主头子,又是佃作财主的保护人,当为其一;孔府,是孔圣人居住过的地方,孔圣人则是培训地主读书的老师,怎么能不列入其中呢?四川刘文彩,论其权势,它比牟氏庄园是要大得多的,但是,论其财产他仅有八千亩土地,在四川也仅能排上三十几号。这怎么能与孔圣人学问的忠实执行者,又是皇帝的积极纳税人——牟氏庄园相提并论呢?
        第二个第一,庄园面积最大
        牟氏庄园占用的土地面积最大。“庄园”这个名词,是外国进口的,中国的名称叫做“田庄”。它们所述说的内容则是一样的,即有庄有园,或有田有庄。牟氏庄园这里,现在能向广大游客提供的景点,按其实际情况来说是称不上“庄园”的,它仅仅是牟氏庄园中一个小小的住宅部分。“庄”指房子,“园”指田园。要说牟氏庄园为最大,它仅在其居住地古镇都村这一处田庄,就有30万平方米,比山西王家大院最兴盛的时候25万平方米还要大出六分之一。过去的人对牟家的称呼是不叫牟氏庄园的,而称“古镇都家”或“古镇都牟家”。现在能向游客开放的“景观”仅是占地两万平方米的480间住宅房而已,其他的部分都在历次改造中给破坏掉了,最后的一次改造时间是在2003年,拆了真的,盖了假的。而真正的牟氏庄园除了现有的两万平方米之外,在大门外这整片整片的房子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油坊、粉坊、木匠铺、石匠铺、药铺、草园、菜园、场园和花园,还有两个佃户村。除此之外,老栖霞县城有一半是牟氏家族的,新城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原是牟氏庄园的,在四乡还有150多个佃户村,20多处大粮仓。如果将这些下属田庄都计算在内,那可有200多万平方米啊!牟氏庄园是不是中国民间最大的一处地主庄园?!
        第三个第一,连富十代达356年
        大自然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安排都是平衡的。例如男女之分、昼夜相平,还有财主不过三代富等等。而牟墨林庄园,由奠基人牟綧开始,截止到公元1947年的土地改革中止,其本身就富了五代,前后共达十代,历时356年。牟氏庄园为什么会这么长盛呢!他们十代人都有哪些较大的作为呢?牟家前后十代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赤贫变大富。牟家在前七世上,基本上是赤贫,后来通过第七代人牟时俊付出终生的努力将“邻家日演一部戏,儿曹每课三篇文”设为座右铭换出了第八代人的兴旺。原先牟家很穷,我们第七代先祖,不甘心这样穷下去,经多方努力后,在明白人的指点之下,一个家庭要想兴旺起来,必需读书。就这样,他将八个儿子,七、八个孙子,全家二十余口人分成两个组,即以婆婆为首的及四个儿媳妇再加上第四子牟道远为做工组,通过做工,养活全家。其余的七兄弟和几个下辈人为读书组,他们排出了社会上的一切干扰,通过近十年的发奋读书,一下子考出了四个做官的,靠读书取仕牟氏家族兴旺起来了。
        第二个阶段,富起来的牟家人时隔不久,又赶上了明清改朝换代,让牟家又遭受了沉重打击,例如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二月十二日),清兵将栖霞城攻破,不但将牟家洗劫一空,还害死了两条人命。十八年后,又遇上了栖霞于七造反,将牟氏第十代人八兄弟捉去了七个,关押在济南监狱里,多亏他们在监狱中读了三年书,才逃出了性命。命是逃出来了,可是家业却全部垮塌下来了,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了。作为一般的家庭,在这次大变革中,就会这样垮下去了,可是这时候的牟家人,财产是穷了,可是脑袋里不穷,有文化,遇到这种情况,最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于是,兄弟八人和衷共济兄长自拟先祖遗命,通过发奋读书,将别人需要三代人才能解决的沟坎问题,而牟家仅用了不足十年的时间,便把这段厄运冲过去了。兄弟八人考取了两名进士,同时还有一名子侄牟恒也考中了进士,并且代康熙帝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为了长久兴盛下去,他们又拟出了牟氏家族的正式家训,并通过修祖茔将牟氏长盛不衰的秘诀“霜露兴思远,箕裘继世长”,修在祖茔的山门上,让每一个去茔地的子孙都能看到。最后还被牟国珑书成家训联,挂在大厅之中。这幅联子还有,现在挂在牟氏庄园里。牟氏家族在整族上步入了鼎盛。达栖霞牟、林、郝、李四大望族之首。
        第三个阶段,即到了牟墨林的祖父牟之仪这个时候了,家业虽然仍有长进,却一下子生出了五个儿子来,将一个非常殷实的家业又分“穷了”。牟墨林的父亲牟綧是老五,由于他父亲的早逝,书没有读好,分家时只分60亩土地。一般的家庭,到了这个时候,又得经过长期奋斗,才会取得一些进展,而牟綧因有几百年的牟氏文化底蕴,为了重振家业,他又走上了艰苦奋斗的道路,通过终生的拼搏,将家业由60亩土地扩充到1000亩上,为牟墨林的发家提供了第一桶金。
        牟墨林由于有文化,接到这千亩土地之后,没有昏昏然,它不但自己继续拼搏,对儿孙也不放松,所以,到其六个孙子辈时也都在那里努力,只是晚期碰上了社会大动荡,才致十七世人没有表现出什么大的作为,便遇上了土地改革。
        牟氏连富十代的轴即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使用的手段是“霜露箕裘”。所以我们的企业家要想长盛不衰,一定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到手,有了传统文化,即是临时遇到了麻烦,也会想出办法,很快冲过去的。霜露箕裘即承传关系。父兄付出了那样的艰辛,做子弟的也不准错样。
        第四个第一,年舍饭千石谷百年不变,活菩萨牟墨林华夏第一
        牟氏庄园的大门口上,每天都在那里向天下的饥民舍施三顿救命饭,早晨与晚上舍的是大饼子,中午舍的是小米干饭,还有一勺熟菜。牟家的大饼子,每个都是四五斤重,由七成小米面和三成豆面做成的。舍饭时,将一个大饼子一切四块,每人发放一块,提供给那些没有饭吃的贫寒之人以供活命。牟家每天舍饭使用去的粮食是两石小米,折1200(市)斤,占他家总收入的20%。如果再加上赈灾,每年都得耗去牟氏庄园三成收入,即1000多石谷子。牟家就是这样一天三顿,一年365天,没有任何变动的向外舍饭,一直舍了一百多年,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没有第二家的呀?我们都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乔家那么富裕,他才放了几顿饭(粥)?!现有许多游客当得知牟家这个真实的舍饭信息之后,都夸牟氏庄园的主人有学问、有内涵,懂得做人的道理,怪不得牟氏庄园会长盛不衰呢。
        牟氏庄园家族自第八代中兴后代代都有舍饭济民之义举,不过前六代人做的都是季节性赈灾,自公元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牟墨林暴发后,牟家的赈灾史又发生了一个翻天地覆的大变化。树大招风,自栖霞暴发出这么个大财主之后,便以即墨为中心的胶东饥民都纷纷涌到栖霞来了。牟墨林是个非常有文化的人,面对这种现实,他更知道自己走错一步,将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在八仙中为什么让张果老倒骑毛驴,因为事物总是向反面发展的,为了维护自己家业的兴旺,他便向灾民展开了全面赈济。前五十年凡是求上门的灾民都是随来随开付。公元1855年黄河大决口改道山东之后,近千万灾民外逃,牟家的赈灾史又出现了一个大变化,担子更重了。以乐安(今广饶)为中心的鲁北灾民也都涌到栖霞来了,最高时日达千人,数日不散,直到光绪年间才逐渐减少。据史书记载,灾民们为了生存,或流离他乡,或沦为“盗贼”,因此酿成了咸丰、同治年间屡扑屡起的山东民变。牟家为了安宁,牟墨林下令全面赈灾,本村佃户全部出差做饭。就这样,从道光十六年到光绪元年,由于栖霞出了这么个体恤贫民的大财主,每天面对四五百乃至近千名灾民,对重复领饭者也无法控制,牟家始感事态严重,长期这样下去,家业会被饥民吃光,后经当家人牟振与众兄弟商议,便从光绪元年开始,采取定时定量舍饭,平时付出两成,即一天三顿,每天用米两石。遇上大灾年再随时增加,年均量控制在总收入三成上。按这个亏盈率他们一直延续到1947年土地改革方告结束,前后历时112年,总付出量约有一亿多斤粮食。
        关于牟氏庄园为什么要把舍饭与救灾量控制在三成上,在过去,我一直把这个数字看成是个谜,后来,看到了一篇《禅道成就韩国首富》文章中说:石崇大师送林尚沃一只杯子,杯子中的水如果倒满了,水就没有了,如果倒七成满就会一点不少,文字示为“戒盈祈愿”。现在思考起来,古代哲人造“攲”器遵循的七,也就是满了,再多了,会物极必反。牟墨林在临终之前,召诸子立床前嘱子曰:“吾生平无丝毫浪费,扶贫济厄,终身无懈,尔兄弟须记我言,继吾志者乃吾子,否则,不汝血食也。”牟墨林的这段临终之言,在他灵魂深处就是教儿孙们扶困济厄吗?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每个人在其灵魂的深处,都是为私的,那么牟墨林这个私是什么呢?——他已看到天下即将大乱,一个经营土地的财主,在大乱中怎样才能保护住自己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思考一下,再还有什么办法能比牟墨林这个办法更高明?!整个民国时期,全国也是大乱,而牟氏庄园能在这一片大乱中创造出一个和谐小社会来,来保卫自己,这又是多么高明的创举啊!即是到了土地改革中,全国死了那么多人,而牟家却没有一个人命伤亡,这些事是不是都与牟墨林这段话有关呀?!牟墨林的一段遗言,不但保护住了自己的家产,而且还保护住了自己儿孙们的性命。中国传统文化值不值钱,这值不值得我们去做思考?
        从牟墨林的遗训与后果中,我们应该悟出个道理来。
        第五个第一,牟氏庄园,没有一个保安家丁,百年不招土匪。这又是牟家的一大“奇冠”
        牟氏庄园这么大的财主,周边没有圩墙,家中也没有专职家丁看家护院,从1812年牟墨林亲主家政起,到1927年栖霞政局大乱之前,百年不招土匪,这太传奇了。那么牟家都是用了一些什么奇招,将这个全开放式的庄园摆弄的这样长久安宁呢?
        原来,在牟墨林亲主家政之后,他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要想长治久安,家业永远牢固,就要按道的规律去进行运作,前边已谈,按虚无与实在的办法去抓防范。所谓“虚无”就是要抓社会和谐,让自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所谓“实在”即是社会再和谐也要有真土匪出现,那么面对这两个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要对饥民全面赈济,不制造民变,缓和与各种人的矛盾。
        关于防真土匪,开始的时候,牟墨林将爱习武术的堂侄牟英奎从栖霞城里聘到古镇都来,让他专业习武,暗做牟氏庄园的保护人。后来分成四大家到六大家了,他们家家都雇有大量长工。这时候,如果再雇一帮保卫,这两帮人的矛盾谁也调和不了的,浪费了钱财,制造了矛盾,牟墨林的办法是合二为一。让长工兼保卫。这样做不仅让东家节省大量工钱,又没有矛盾。牟家的长工屋就设在大门旁侧,晚上还设有一人巡夜,这一夜无事则罢,若真有了盗贼,巡夜人将锣一敲,所有长工摇身一变,立刻都变成保卫了。白天,东家不用长工头大把头上山,整天就在大门口转转,他是不是一位“保卫科长”?牟家的这个合二为一的做法,既无矛盾又省钱,谁能说它不高明呢?反长毛的时候,成立过联庄会,后来,胶东王刘珍年又搞过一段联庄会,这样,在战乱时又出现了全民皆兵,连丐帮都成了保卫。
        有人说了,牟氏庄园在1927年和1939年不是遭过两次抢劫吗?要论事实,也是真的。不过那是在中国天下大乱之后出现的兵匪所为,他们都有几百人或几千人,政府军都打不过他们,何况只是一个地主家庭?天下太平,社会和谐,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得到的美好前境。

         (牟日宝、樊军,摘自《牟氏佃户说庄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