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86004269605D/2021-13686 成文日期: 2021-09-29
发布机构: 栖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栖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 (2021-2025 年)

发布日期:2021-09-29 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栖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

(2021-2025年)

 

 

二〇二一年九月


   

一、 前言 1

二、 发展现状 1

(一) 发展基础 1

1. 基础测绘发展体系持续完善,管理方式优化 2

2.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供给能力增强 2

3. 基础测绘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增强 3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三、 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 4

(一) 发展趋势 4

1. 新时代基础测绘面临新机遇 5

2. 新时期基础测绘迎接新挑战 5

3. 新技术驱动基础测绘加速发展 5

4. 新职责对基础测绘提出新要求 6

(二) 需求分析 6

1. 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6

2.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需求 7

3. 生态保护发展的需求 7

4. 服务社会公众的需求 8

四、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

(一) 指导思想 8

(二) 基本原则 9

1. 政府主导,统筹协调 9

2. 需求导向,强化服务 9

3. 坚持公益,强化服务 9

4. 创新驱动,提升质量 9

(三) 发展目标 10

五、 主要任务 10

(一) 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资源,提升供给能力 10

(二) 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11

(三) 建设现代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数据共享 12

(四)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发展水平 13

(五) 强化市县协同,提升整体合力 14

六、 重点工程 14

(一) 全市测量标志管护工程 14

(二) 遥感影像获取工程 14

(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与更新工程 15

1.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更新 15

2. 城区1:500数字线划图生产与更新 15

3. “美丽乡村”1:500数字线划图生产 15

4. 1:2000数字线划图生产与更新 15

5. 全市主要水系测量 16

6. 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建设 16

(四) 实景三维栖霞建设工程 16

1. 实景三维模型更新 16

2. 实景三维管理服务系统运维 16

(五) 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运维保障工程 17

(六) 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7

1. 公共地图服务 17

2. 应急测绘保障 17

3. 地理信息数据安全质量提升 17

(七) 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工程 18

七、 保障措施 18

(一) 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实施管理 18

(二) 加强经费保障,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18

(三)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测绘工作效能 19

(四) 强化信息安全,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19

 


一、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新的“两步走”战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围绕“两服务、两支撑”根本定位,加快推进基础测绘发展,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对我市探索符合栖霞未来发展方向的绿色经济,以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栖霞样板”,切实提升城市能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的规定,按照《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山东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烟台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和《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栖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域,规划期限为5年(2021-2025年)。

二、 发展现状

(一)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开展了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数据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市情监测以及测绘技术装备升级等工作,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逐渐融入自然资源发展大局,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凸显,发展水平位居前列。

1. 基础测绘发展体系持续完善,管理方式优化

《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赋予基础测绘新内涵。省政府制定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4部门发布了《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试行)》,栖霞市政府印发了《栖霞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市县两级协同联动的规划体系日趋成熟,为全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栖霞市自然资源系统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基础测绘统一由自然资源部门管理,山水林田湖草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基础测绘逐步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整体格局,成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的重要支撑力量。省市遥感影像统筹获取、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市县一体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同意支持栖霞市2020年基础航空摄影的批复》(鲁自然资函(2020)153号)要求,在省厅数据支持下开展了城区与市域实景三维模型制作。

财政经费投入大幅增长。基础测绘经费投入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保证了基础测绘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和测绘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全市基础测绘队伍进一步整合强化,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

2.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供给能力增强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全市D级以上97座测量标志日常管理和年度巡查维护,确保了测量标志使用效能。完成了自然资源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推动全市各部门和行业空间数据基准实现统一。

基础测绘数据资源日益丰富。获取并更新了全市域(含福山区臧家庄镇)2016平方千米的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完成了2016平方千米的0.1米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对中心城区及建制镇61.89平方千米范围内1:500数字线划图进行更新,对城区及乡镇196.12平方千米1:2000数字线划图进行更新测量,其中新测面积76.95平方千米。

地理市情监测取得新进展。开展了建成区和建设用地边界监测,城市建设用地监测等专题性地理市情监测,形成了全覆盖、高精度、多时相的详实地理市情信息。开展了栖霞市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3. 基础测绘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增强

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成效突出。积极推进数字栖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转变,有效支撑了我市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建成了重点要素快速更新,其他要素年度更新的平台框架数据更新机制,保证了数据的鲜活性。

栖霞市列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省级建设试点。依托烟台市统一的云支撑环境,建立了智慧城市时空基准,构建了时空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实现了多种类地理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综合、联动更新和整合交换,在自然资源管理、社会综合治理、公路交通、苹果可视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示范应用。

公共地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公益性地图编制更新工作,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的地图产品,为政府决策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持。

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应急测绘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开展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保障预案,完善了工作机制,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进一步强化应急测绘队伍建设,为我市应对重大突发性灾害提供及时、高效、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型基础测绘发展形势及新要求。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我市基础测绘尚未完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产品形式、技术手段和自身能力建设仍需要不断拓展和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对更高精度、更高时效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基础测绘服务自然资源新职责和管理有效化、精细化要求,仍需要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利用和共享服务仍然任重道远,相关体制机制亟待加强。这些问题为我市“十四五”期间的基础测绘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必须准确把握新战略机遇内涵和外部需求的变化,迎难而上,集中力量在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在不断发展中开拓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境界。

三、 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

(一) 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我市突出“生态功能涵养区、永续水源地、苹果主产区”功能定位,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环保型先进制造业,打造最具胶东风情的绿色新城、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高地。基础测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适应新时代、履行新职责。

1. 新时代基础测绘面临新机遇

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的实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支撑提出更多要求,为基础测绘全面深入参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历史机遇。测绘数据获取方式向全天候数据获取、实时更新的方向发展,以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地理信息日益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人民日常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基础测绘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理信息产品、服务和安全应用,并持续拓展和深化。

2. 新时期基础测绘迎接新挑战

基础测绘正处于由传统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换的关键时期,基础测绘趋向测绘基准现代化、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基础空间数据向精细化、动态化、三维化、实体化方向发展,构建“一库多能、按需组装”的地理实体时空数据库成为趋势。成果提供由数据向信息再向服务转变。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加速形成,从技术、标准、产品、制度、服务等方面实现全新突破,产品服务要更加贴近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 新技术驱动基础测绘加速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深度融合趋势明显。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将引领未来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实现自主可控,服务领域深入各个行业。分布式存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多源海量异构的地理信息一体化建库管理。5G通讯技术提高了地理数据实时传输效率,人工智能推动了地理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物联网、虚拟现实和高性能存储技术支撑大区域实景三维建设。

4. 新职责对基础测绘提出新要求

基础测绘为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在促进自然资源管理不断向精细化发展,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提供支撑服务。基础测绘需要统筹兼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测绘不仅要做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工作,还要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为自然资源领域提供综合化、智能化服务。基础测绘需要统筹海洋和陆地空间,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并加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二) 需求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迈向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窗口期,要抓机遇、补短板、提品质,开创新局面,集中优势做大做优项目盘子,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栖霞大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提出新要求。

1. 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市围绕生态涵养区、永续水源地和苹果主产区三大定位,以更高要求、更大气魄、更快节奏推进城市在未来五年的建设和管理,立足生态优势,突出“苹果”这个栖霞最大特色,开展“伐旧建新”改造工程,走出苹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线,建设果业振兴示范带。探索符合栖霞未来发展方向的绿色经济,以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栖霞样板”,切实提升城市能级,需要高精度空间数据支持。

2.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需求

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构建起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开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需要基础测绘持续提供丰富鲜活的空间数据。积极培育优良数字生态,深化“地理信息+”,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

3. 生态保护发展的需求

栖霞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烟台市的生态屏障和永续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69.2%,居胶东地区首位,大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十四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生态功能涵养区、永续水源地、苹果主产区”功能定位。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切实强化水源地保护,高标准建设生态功能涵养区,持续放大生态优势,需要基础测绘提供立体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自然资源监管与决策需要测绘地理信息作为自然资源数据的底板。

4. 服务社会公众的需求

地理信息已经深度融入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移动出行、共享经济、文化旅游等关系民生的领域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和突发事件高效处置能力,需要地理信息实时服务。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服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要注重农业农村的有限发展,依照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将乡村振兴战略看作为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之一”指示精神,栖霞市集中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开展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辅助农业发展决策,建设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四、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和基础测绘发展有关批示、指示和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宗旨,以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为核心,以发挥基础测绘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更好履行“两统一”职责为重点,建设测绘强市,助力栖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 基本原则

1. 政府主导,统筹协调

夯实基础测绘基础性、公益性定位,把基础测绘工作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和推动,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强化政府投入,保障优先发展。统筹市县协调发展,构建协同、均衡、互补的发展格局。

2. 需求导向,强化服务

坚持需求引领,精准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求和实际工作需求,急用先测、保证重点、兼顾储备。转变基础测绘发展方式,探索“一库多能、按需组装”新模式,充分发挥基础测绘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3. 坚持公益,强化服务

坚持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数据内容、粒度及精度指标应满足自然资源、交通、公安、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领域测绘应用的“最大公约数”,建立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 创新驱动,提升质量

科技创新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顺应高新技术融合发展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对基础测绘发展的贡献率。提升人才队伍和重大装备支撑能力,促进基础测绘高质量发展。

(三)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学高效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形成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新格局,基础测绘长效投入、共建共享、市县联动更新机制建立健全。全域覆盖、二三维一体、多尺度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景三维栖霞基本建成,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础测绘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协同、供给高效、服务智能、安全可控的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效能进一步凸显,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广度、深度和便捷度同步提升。全面实现我市基础测绘事业走在烟台市前列,实现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有力、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更加充分精准、服务社会民生更加广泛显著。

五、 主要任务

(一) 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资源,提升供给能力

强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应用。积极推进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生态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强化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监管,贯彻执行测量标志分类保护制度,落实市、县、乡(镇)三级管护责任,开展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和宣传教育。

健全遥感影像统筹获取机制,共享省级数据资源,获取全市域0.5米、优于1米、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1米间隔机载雷达点云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范围进一步由城镇向农村延伸,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中心城区优于0.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获取与更新。提高遥感影像获取频率、扩大覆盖范围,满足全市各部门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需求。

建设并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坚持按需更新原则,采取统筹更新、增量更新、协同更新模式,对全市居民地、道路、管线、附属设施等要素进行采(收)集与更新,实现城区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生产制作城区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需测制建制镇及村驻地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服务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整合全市域省市县三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实现多源多尺度多维度数据融合管理。

推进实景三维栖霞建设。立体、精细呈现全市地表形态和城市生产生活空间,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倾斜影像、激光点云、移动测量等数据资源,统筹获取全市域优于0.2米分辨率实景三维模型,开展中心城区优于0.05米分辨率城市级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构建与更新。

(二) 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夯实基础测绘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数据中的空间定位基础。强化对我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为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确权登记、水源地建设与水环境治理等提供精细化服务。继续推广测绘基准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应用,为土地、矿产、林业、地质等业务提供统一坐标系和投影等关于地理空间的基本定义。支撑林长、河长制实施,助推我市山、水、城融合发展。

推动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深度应用。充分运用北斗卫星定位、地理信息、遥感等基础测绘数据,开展基于遥感影像的智能解译和分析技术研究,支撑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

(三) 建设现代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数据共享

优化地理信息基础服务。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升级改造。做好平台日常运维和软硬件升级,定期更新平台框架数据,及时向“天地图·烟台”汇聚,在线发布。推进地理空间要素数据向地理实体数据升级,提升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和在线服务水平。升级三维管理应用服务系统,提升城市级实景三维展示和分析能力,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对三维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

深化地理信息在城市现代化治理、社会化便民服务中的应用,鼓励开展地理信息资源增值服务,提高地理信息基础服务的系统性、主动性、普惠性。加强公益性地图保障,不断提升政务用图、专题图等公益性地图的实用性和文化底蕴,鼓励地图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标准地图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多样化地图需求。大力普及国家版图和地图知识,提高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增加人民群众对地理信息服务的获得感。

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加大应急测绘保障装备建设,适应应急管理新要求,健全我市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加强地图储备、数据异地灾备建设,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有效整合全市测绘资源,提高测绘保障及时响应、联动、协同服务能力,为灾害隐患排查、灾情监测预警、灾后评估重建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

(四)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建设与更新、遥感影像自动解译、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挖掘、实景三维建设及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增强科技创新对基础测绘的支撑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全方位、精准化引才聚才育才用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营造宽松环境。优化队伍结构,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的基础测绘队伍。完善科技创新协作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

统筹发展与安全,升级改造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体系。推动基础测绘技术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国产化,为全面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基础保障。制定安全策略,引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提升全市地理信息安全水平。持续深化“多测合一”改革,推动“数据共享、工作并联”,加强对“多测合一”成果质量监管。

(五) 强化市县协同,提升整体合力

拓展支撑服务领域。按照市县一体化原则,开展时空大数据的采集汇聚与更新,按年度更新本地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居民地、道路、地名地址等重要的地理信息要素。加强本市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业务协同,创新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本地化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将乡村振兴作为优先保障领域,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提供适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服务。

六、 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要求,本市基础测绘重点投资完成以下工程项目。

(一) 全市测量标志管护工程

开展全市范围内D级以上97座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工作。对破损的测量标志及时进行维修,对确有必要迁建的测量标志进行迁建。做好测量标志日常巡查及管护工作,提升测量标志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测量标志使用效能。

(二) 遥感影像获取工程

获取优于1米遥感影像和优于0.5米遥感影像,分别实现季度覆盖和半年覆盖;获取优于2米遥感影像并实现月度覆盖。获取1次1米间隔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满足精细化数字高程模型、表面模型、基础地理信息地貌要素更新及其他相关应用领域需求。获取中心城区优于0.05米航空影像,满足城市管理需要,为1:500数字线划图更新提供数据源。

(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与更新工程

1.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更新

统筹省市,更新全市1米格网精细化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实现全市更高精度、更为精细的三维地形数据完整覆盖。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地貌要素更新、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应用领域的需求。

2. 城区1:500数字线划图生产与更新

规划期内,结合0.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在现有数据基础上更新城区70平方千米范围内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2次。根据栖霞市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新测松山街道建成区7平方千米范围内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1次。

3. “美丽乡村”1:500数字线划图生产

服务栖霞市“美丽乡村”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范围向农村扩展。规划期内,参考“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结合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数据,分批次完成农村建成区1:500比例尺数字线化图生产。

4. 1:2000数字线划图生产与更新

利用现有数据,采取地形图叠加DOM,针对变化区域进行修补测方式开展城区及乡镇215平方千米范围内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更新。规划期内实现1:2000数字线划图更新2次。根据栖霞市发展需求,新测64.5平方千米范围内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1次。

5. 全市主要水系测量

突出“永续水源地”功能定位,服务水源地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助力河长制实施。规划期内,结合需求适时开展市域内主要河流与大型水库测量工作。

6. 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建设

开展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地下管线等专题数据的一体化融合与智能化管理,构建全市地上地下多尺度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提高数据的高效管理、服务能力。建立基础测绘成果及专题资料定期收集汇交机制,按需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

(四) 实景三维栖霞建设工程

1. 实景三维模型更新

“十四五”期间,采用倾斜摄影及建模技术更新已有70平方千米范围内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并积极开展中心城区范围内模型单体化建设。整合全市城市实景三维模型和地下管线等数据,构建立体化实景三维栖霞。

2. 实景三维管理服务系统运维

将栖霞实景三维数据成果纳入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资源体系,建立健全栖霞实景三维模型管理与应用办法。升级实景三维模型管理服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满足自然资源规划、水源地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旅游景区建设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在线实景三维数据服务。

(五) 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运维保障工程

推进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建设完善,做好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日常运行维护,有序推进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升级。持续做好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框架数据年度更新,保证地理时空数据的现势性和有效性。加大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推广和应用力度,面向不同场景,拓展个性化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更加开放、智能的服务平台。

(六) 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 公共地图服务

坚持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在“十四五”期间编制《栖霞市地图》、《栖霞市城区图》以及《栖霞市交通图》专题地图。积极为政府决策、重大战略实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地图服务。

2. 应急测绘保障

进一步完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机制,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成果异地备份。做好涉密版地图日常应急储备,建立以行政区划图为主体的应急公开版地图产品储备体系。按照“平战结合”原则,配置无人机应急测绘系统等,升级改造现有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测绘演练,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测绘数据的快速获取能力。

3. 地理信息数据安全质量提升

引进涉密测绘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对提供服务的涉密基础测绘成果领取、存储、使用进行监管,确保提供实用的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安全。建设“多测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按年度开展名录库中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

(七) 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工程

发挥地理信息技术优势,基于多时序遥感影像数据,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支撑全市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建设与应用,服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破损山体治理修复的动态监测分析,助力绿色矿山建设。结合需求开展自然资源关注要素的遥感影像变化图斑等产品的智能化解译和提取,建立典型地物光谱库和解译样本库,为常态化、自动化的全域自然资源遥感监测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七、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实施管理

政府应充分认识基础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强化统筹规划与组织协调,将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分解到基础测绘规划中实施。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适时进行规划调整、修编,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二) 加强经费保障,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依法将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国家有关定额和市场水平,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基础测绘健康发展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夯实基础。优先保障实景三维栖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更新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严格执行财政经费管理制度和财政纪律,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确保项目按照规划意图高效实施。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测绘工作效能

全面加强新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坚持“科技兴测、人才强测”战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打造新型基础测绘专业队伍。注重新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加大在生产与服务的重点环节有关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应用力度,创新新型基础测绘产品形式、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升基础测绘工作效能。

(四) 强化信息安全,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开展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把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贯穿基础测绘工作始终。依托智慧栖霞时空大数据平台,加大数据汇聚与开放力度,推进资源共享,提升地理信息资源利用价值。

--栖霞“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pdf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