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栖霞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8-21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2021年8月21日在栖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栖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永刚

各位代表:

现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栖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栖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初心不改、临难不避,主动适应新常态、负重前行谋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抓防控、联防联控抗疫情,在坚决守护栖霞这方“净土”的同时,圆满完成行政区划调整、脱贫攻坚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合格答卷,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五年,栖霞的县域经济更具规模、更有竞争力。五年来,我们精准培育促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赋能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2亿元,年均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8.87亿元增加到14.1亿元,连续4年增幅居烟台市前列。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41.2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64.9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34倍和1.49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1.5:22.2:56.3,苹果产业保持国内领先,高标准承办中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山东省果业发展现场会议,“栖霞苹果”品牌价值达66.3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0户,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接待游客和消费总额连年攀升。五年间,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国字号”园区通过验收认定,全国农村融合发展先导区获批创建;跻身省级文明城市行列,蝉联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荣膺省级以上荣誉20多项。五年的接续奋斗,栖霞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蓄势待发。

——这五年,栖霞的生态文明更富特色、更有影响力。五年来,我们精准施策严保护,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质量走在省市前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森林覆盖率达到70%,秀美风光频频登陆央视,入选“大美中国”最美收获地。统筹“山水林田路湖”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生态红线优化调整全面完成,强势推进河湖清违整治,累计新增造林面积7.5万亩,庙后河入选首批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缔“散乱污”企业136家,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水源地污水收集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节水型城市。聚焦关键领域、突出问题导向,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迅速有效整改,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7.87%。五年的接续奋斗,生态文明已经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日益融入生活,优良的生态成为栖霞最靓丽名片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五年,栖霞的改革开放更显深度、更有支撑力。五年来,我们精细对标求突破,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集聚成势。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一次办好”实现全覆盖,政务服务标准化顺利通过省级评估,行政审批事项精简6.04%,落实减税降费20.45亿元,在2020年度诚信体系建设排名中,取得了全国第14位、全省第8位、烟台市第2位的优异成绩。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三变”改革、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等35项重大改革事项顺利完成。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累计引进内资45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2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3.5亿美元。实施320个总投资950亿元的重点工程项目,翠湖苑、大力矿山等147个项目竣工投运。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新增市场主体47601个,创建院士工作站2个,引进各类人才2239名。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栖霞苹果试验站获批创建,实现“国字号”院所引进“零突破”。积极向上争取、扩充“输血”渠道,累计争取政策资金144亿元。五年的接续奋斗,栖霞在改革中突围、在开放中突进、在创新中突破,发展支撑全面夯实,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能。

——这五年,栖霞的城乡建设更上品位、更有吸引力。五年来,我们精致建管提品质,逐步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统筹推动镇村联动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72平方公里,新开发面积220万平方米。玖盛悦府、山水庄园、栖霞名郡项目顺利实施,北七里庄、枣行新村棚户区改造如期竣工、421户群众喜迁新居,55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惠及群众12726户。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累计投入16.8亿元,蓬黄线绕城改建贯通城市“外环”,沈海高速栖霞北收费站改建启用,城乡公交一体化走在前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投运,集中供暖供气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和4.2万户。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1.2%,比“十二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全力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51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省推广,荣获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全省“乡村治理十佳案例”。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层面的典型代表在全省乡村振兴座谈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五年的接续奋斗,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格局初步构筑,栖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宜居品质连续优化,群众归属感、自豪感全面提升。

——这五年,栖霞的社会事业更暖民心、更有向心力。五年来,我们精心布局优服务,锚住基本民生“定盘星”,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30.5亿元,年均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7元和18087元,年均增长6.3%和7.55%。聚焦急难愁盼、补齐民生短板,累计实施惠民实事158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脱贫攻坚成效不断巩固提升,市镇村三级尽锐出战,吹响“总攻号”、啃下“硬骨头”,全市6062户、83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48个省市扶贫重点村脱贫成效不断巩固提升。守紧兜牢民生底线、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连续6次提升城乡低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92%和157%。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法治栖霞、平安栖霞、文明栖霞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取得压倒性胜利。五年的接续奋斗,转化成惠及全市人民的丰硕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稳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质量充分彰显。

——这五年,政府的自身建设更加严实、更有公信力。五年来,我们精益求精转作风,践行初心使命愈发自觉坚定,履职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其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推进工作。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水平。始终将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05件、满意率均为100%。“七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获批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持之以恒从严正风肃纪,重拳出击整治“四风”,“三公”经费连年压减,扎实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五年的接续奋斗,市政府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度自觉,守规矩、重规范、抓落实,政府决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进入2021年,在市委坚强有力领导下,市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提振精气神,零点起步再出发,全市经济发展延续了稳中有进态势,社会大局保持了稳中向好局面。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7亿元,同比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5亿元,可比增长28%;外贸进出口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17.9%。工作中,我们恪守底线思维,紧跟“蓝黄红”考核导向,重塑顶层设计,理顺了指挥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纵深实施,6月份考核居烟台市第3位;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准到位,完成80批次、63万剂次接种任务;老岚水库征迁安置如期启动、顺利推进;环保问题整治全面铺开,以扎实的整改成效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我们突出规划先行,遵循“前瞻性”引领指向,着眼构筑支撑发展“四梁八柱”,聘请国家发改委、同济大学、中国农科院和山东建大等高端科研机构,全面启动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和工业园区建设等规划编制。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元融集团,纵深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矿山整合提升。我们锚定绿色转型,顺应“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域苹果功能区创建加快推进,老劣果园改造和示范园建设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梯次培育110户重点工业企业膨胀裂变,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个,东德实业、核晶陶瓷喜摘烟台市创新竞技行动“桂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好雨知时节》在山东卫视黄金档播出;电子商务捷报频传,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申报,我市位列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第4位、山东省第1名。我们秉持民本情怀,聚焦“民为本”执政所向,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兜底线保基本促共享,竭尽全力解决“急难愁盼”民生问题,33件惠民实事稳步实施,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高质量完成。

各位代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五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栖霞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疫情冲击,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压力增大;区划调整后,发展空间收窄,骨干财源需重新涵养培植;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亟待提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尚需进一步补齐;政府服务效能和水平还需全面深化,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不想干、不能干、不会干、不敢干、干不好”,缺乏争先进位、赶超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甘于平庸、自甘落后,甚至上推下卸、推诿扯皮。特别是发生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损失巨大、影响恶劣,暴露出全市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相关人员法治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对此,我们将尽心尽力尽责地努力解决,也请各位代表和委员一如既往地支持监督帮助我们。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全市“十四五”发展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了全面安排,市委确定的“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对标烟台“1+233”工作体系和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准确把握全市发展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统筹考虑全市发展基础和优势,目标清晰、路径清楚、任务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更有恒心、信心和决心。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市政府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现提请大会一并审议。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6.7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6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955元和24204元,分别是2020年的1.28倍和1.34倍。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在五个方面集中发力:

(一)全面推动果业提质增效。切实担起烟台苹果主产区责任,整合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栖霞苹果实验站、青岛农业大学苹果产业研究院等资源,高标准建设果业发展研究平台。落实《栖霞苹果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统筹推进品种、技术、模式、营销“四个更新”,大力实施集约化、生态化、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五化建园”,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加快推动苹果产业“接二连三”,巩固提升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成效,2025年苹果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深加工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二)全面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精心谋定松山产业园规划建设,着眼打造烟台开发区协同发展试验田、自贸联动发展示范区、区域合作共建新样板,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全面起势、五年大见成效。加快培育主导产业,聚焦食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狠抓新项目引进和老企业改造,每年新引进高质量项目、实施技改扩能项目各10个以上,用3—5年时间,培育起县域经济发展骨干支撑。

(三)全面做好生态优势文章。聚焦“打造绿色生态样板”目标,深入实施“生态+”战略,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扎实推进“气水土废”综合治理,2022年打造43.7公里生态河道,“十四五”时期完成生态环保投入80亿元以上。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构建以长春湖、牟氏庄园、艾莲小镇为重点,以乡村游和红色游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2025年旅游消费总额突破60亿元。

(四)全面提升城乡功能形象。老城区对“两山、两河、十四街”逐个精心打造,2024年完成11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2025年完成主格庄、王格庄等8个棚户区改造;新城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加快学校、医院、博物馆、行政服务等布局,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镇村打好镇驻地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擂台赛,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一类样板示范村达到60%以上。

(五)全面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以补齐民生短板为重点,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医疗、便民等服务水平。2022年翰林实验学校、新中医院、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2023年新栖霞一中投入使用,2025年打通城市外环路网、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600公里以上。

三、2021年下半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实现“十四五”坚实起步、强劲开局,做好下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赓续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条件比变化、不比名次比趋势,始终保持破局的勇气、领跑的追求、快进的节奏,夯实筑牢安全发展底板,立足生态禀赋和产业优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全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一)聚焦聚力“三大定位”,筑牢绿色转型发展新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聚焦功能定位,实施以生态为主题的全域功能形象提升战略、以苹果产业为核心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放大栖霞特色优势。

实施苹果“大果园”计划。突出品种改良,高标准抓好14.3万亩老果园改造综合管理,打造松山汉桥村等“百亩方”生态果园11处,稳妥推进蛇窝泊、官道镇“千亩方”“万亩方”生态果园建设。突出品牌提质,构建苹果优良品种“繁育推”体系,联合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建立栖霞苹果种质数据库,引进试验优质品种50个以上,建设科技实验示范基地200亩、数字化果园2000亩。突出产业增效,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工程,推动苹果产业“接二连三”,发展苹果酵素、白兰地、保健食品等苹果深加工及农村电商等业态,年内苹果总产值突破170亿元,深加工产值达到26亿元。

实施文旅康养提升计划。全面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高层次建设长春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艾莲小镇,提升牟氏庄园、太虚宫、天崮山等知名景区,主动对接并打造好省旅游发展大会观摩点,年内接待游客670万人次、实现消费总额4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体育休闲运动,加快自然博物馆建设,争创射击比赛、摩托车拉力赛、马拉松比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基地。积极实施乡村旅游镇级示范工程,充分挖掘红色、农耕、民俗、道家等文化精髓,全面发展采摘、民宿、露营、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与苹果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打造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建立“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新模式。

实施“生态工业”培育计划。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全方位加强与烟台开发区对接,加快烟台开发区松山产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和项目导入,打造栖霞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户以上,年内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14户高端装备制造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总投资5.3亿元的9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实现“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新突破。以“亩产效益”为导向,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年内培育“小升规”企业3户以上。

(二)注重把握“三位一体”,助推项目引进建设新突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实体经济,突出项目为王,强化绿色产业支撑,培育动能转换强大引擎。

突出首位抓招引。结合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规划,聚焦食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优势产业,坚持靶向招商、线上线下招商齐头并进,深入对接央企、500强、行业龙头、科研机构,全年开展专业招商活动20次以上,力争引进各类项目2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10亿元以上。提升向上争取力度,加强对上的常态化、持续性沟通衔接,年内争取资金23亿元以上。提升招才引智质量,纵深推进“引凤来栖”“栖聚青春”等人才工程,积极搭建人才平台,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年内新增烟台市级以上人才平台14家,引进各类人才600名以上。

突出要位上项目。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对36个总投资304.7亿元的重点项目,形成清单、建立台账,落实包帮领导和帮扶措施,加快推进东德实业氢能源、华恩纳米材料、兴邦新材料项目,年内完成投入62亿元以上。集中突破重点区域,推动翠屏街道和杨础镇相向发展,打造绿色产业聚集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桃村镇区位优势,打造烟台市南部工贸重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2亿元。

突出本位优环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常态化开展“进解促”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为项目引进建设营造更为宽松环境。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简化办事流程,推行闭环直通审批模式,实行“无证明”审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

(三)统筹推进“三个协调”,构建城乡一体融合新格局。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聚焦城乡统筹,一体化打造、品质化提升、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

做优扮亮中心城市。将绿色理念、历史底蕴、文化基因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老城区突出品质提升,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计划,梯次推进锦绣路、电业路、向阳路、金岭路和跃进路提升改造,同步进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污水精细化收集;完成7个片区、37.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完成民生路、霞光路、腾飞路、迎宾路和沈海高速2个出入口亮化提升改造,对文化广场、龙腾广场、行政中心周边及腾飞桥、环湖路大桥进行夜景灯光打造。新城区突出人气提升,加快文化路延伸,优化长春湖区域形象功能,加快翰林实验学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聚焦城市水系建设,以白洋河为中心轴、景观轴,坚持“一河一景、一桥一景”,对白洋河、翠屏河、文水河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三河连通、一体打造。

特色打造美丽镇村。全力提升城镇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夯实产业基础,培育镇域发展新亮点,打造镇村建设新样板。投入资金4.5亿元,加快实施地下管网、供水设施、供暖供气、污水处理提标升级改造等项目,推动镇域承载功能上档升级。坚持一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抓好镇驻地、重点村功能提升和环境整治,推行分级评价考核办法,采取工作排名、观摩评比方式,合理赋分、科学奖惩,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年内一类样板示范村占比40%以上,14个示范区片、138个村庄高标准打造完成,亭口衣家村、蛇窝泊东院头村跻身省级示范村行列。

擦亮优良生态底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林相改造,着力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立体绿化生态格局,年内植树造林1000亩、打造特色山林2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全域水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蚬河、清水河河道治理工程。高质量完成老岚水库征迁安置工作。统筹耕地和生态修复一体推进,加快矿山修复治理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多措并举强化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年内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围绕“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突出抓好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年内绿化美化城乡道路13.4公里,营造景观化、园林化的路域生态系统。

(四)用心抓牢“三项重点”,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新高度。恪守以人为本理念,以惠民实事为抓手,聚焦民生福祉,坚持民生投入持续增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提高民生幸福指数。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就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联动,城镇新增就业600人以上,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规范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完善12349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强化各项救助制度衔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构建覆盖全面、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民生体系。

提高群众满意指数。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高质量发展各阶段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校车运行工作,新学期校车全面投入使用。做好医疗机构布局规划,加快中医院扩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创建省、市、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40个,形成市镇村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序推进12—17岁人群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五送六进”文化惠民活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社会和谐指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深刻汲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全面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深入开展本质安全提升三年行动,坚持“指挥部抓总、工作专班抓线、属地镇街抓块、督查巡查抓面”,细化安全生产任务分工,坚决做到日常工作依责尽职、发生事故依责追究,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疫情防控、金融风险、防汛抗旱、护林防火、校园安全等底线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栖霞。

(五)全面建设“三型政府”,塑造法治高效廉洁新形象。坚持依法行政理念,聚焦作风建设,全力做好法治、高效、廉洁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依法依规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现代法治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持续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依法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

提质提效打造高效政府。强化担当意识,严实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突出实绩实效,转作风、树形象、争一流,营造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攻坚氛围。突出督查推进,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建立健全横向互动、上下贯通、快速反应协调督办机制,坚决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聚力推动栖霞发展。突出改革创新,严格落实“一次办好”改革部署要求,全面贯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严从实构建廉洁政府。坚决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树牢廉洁执政理念,审慎用权、执政为民。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切实为基层减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零容忍”高压态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决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奋斗才会幸福,实干才有尊严。让我们在中共栖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和全市人民一道,全面开启新征程、奋力争创新佳绩,为确保“十四五”精彩开局,全面开创栖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