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2001-00001 成文日期: 2001-03-21
发布机构: 栖霞市发改局 组配分类: 五年规划

栖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发布日期:2001-03-21 来源:市发展改革局

字号:

“十五”至20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形成“大高外”经济格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因此,组织实施好栖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九五”回顾

(一)“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

“九五”期间,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九五”期间年均增长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883元,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从根本上扭转了农业经济单一的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36.1:32.8:31.1调整为31.2:33.6:35.2。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到121.5亿元,年均增长2. 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7.3%。

2、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2000年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到20. 5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3.5%;“九五”期间,粮食产量年均达到3亿公斤,花生产量4760万公斤;栖霞苹果具有面积、产量、质量、品种、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益六个全国第一,并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创出了“宇冠”、“天誉”、“华洋”三个知名品牌,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全国水果第一市”,2000年果品产量达到9.87亿公斤。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增强,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源通果汁生产项目,每个果季可加工果品20多万吨;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初具规模,年果品交易量40多万吨,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00个大型农副产品市场之一;果品冷库建设步伐加快,果品冷藏能力比“八五”末增加9万吨,累计达到11 万吨。烟台华侨农场、铁口生猪宰杀生产线等项目的建成,促进了畜牧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烟台金源特菜公司引进以色列技术、种子和滴灌系统,建成高标准大棚,成为烟台市精准农业示范基地。

3、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按照“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思路,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建材、黄金、纺织服装、轻工、化工、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到2000年底,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固定资产达到23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到10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2%;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 5亿元。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属15户重点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分别占市以上工业企业的43.2%、75.3%。进一步加大改制力度,三级工业改制面达90%,通过企业改制80%困难企业全部恢复生产或部分启动生产。

4、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九五”期间,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1个,合同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出口创汇3.36亿美元。建成了源通果汁、三菱水泥、三峰西式瓦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工业企业。到去年末,全市三资企业资产总额21亿元,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出口商品发展到12大类100多个品种,销往日、韩、俄、美、港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企业达到43户,其中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26户。

5、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亿元,比“八五”增长66.7%。重点生产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完成了6万吨尿素、2万吨浓缩果汁、10万套西服、1.6万吨选矿药剂和三蝶塑料、庙后溶菌酶、农电网改造等重点项目。

6、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明显改善。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204国道、烟青一给公路、蓝烟铁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相继完成了烟栖路、张栖路、中博路、海莱路栖霞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01. 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28.2公里。邮政电信业,实现了邮件运输、装卸机械化,内部处理、窗口营业电脑化,电信网络基本实现了无缝覆盖,电话普及率达15%,移动通信1.2万户。有线电视网络初具规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0%,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市供电能力达到15.6万千瓦。全市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1. 7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106项,60万亩苹果节水工程按计划组织实施 ,已完成节水灌溉10万亩;庵里水库干渠实现了建渠以来第二次全线通水。

7、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加强。市区东、南、西、北四个出口全部拓宽通车;市区道路硬化率和人行道铺装率达到98%以上;开通了市内公交车;白洋河城区段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建成了东山游乐园和山城湖喷泉工程,翠屏公园修缮一新对游人开放,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6%,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合并调整,乡镇布局进一步合理;理顺撤并了8处乡镇,在城区新建两个办事处。

8、科技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200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 2万人,“九五”期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38项,科技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份额达56.2%,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科技百强县。教育事业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成效显著,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加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均达到100%,组建了高级职业学校和新二中,学校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合理。坚持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全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完善和加强。强化人口目标责任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年末总人口65.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两年负增长。文化、体育、土地、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长足发展。

9、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生活已于1996年跨入小康水平。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1.4%;全部职工年人均工资7305元,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4.5亿元,人均5192元,年均增长11.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3平方米和20平方米。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

10、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逐步增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改革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调节的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巩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各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私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5万户,私营企业404户,民营经济上交税收占工商税收的21%。社会保障、粮食、住房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存在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需进一步加强,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农意识等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二是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支柱产业、优势产品不明显,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三是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四是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理想,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财政收入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五是专业人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发展主题,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打好工业翻身仗,放活发展三产,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科教兴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一步。

(二)主要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亿元,年均增长12 %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13.5%和14.5 %;人均GDP达到13630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3%。

2、结构调整

——一、二、三产业比例调为25:35.9:39.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

——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0%。

3、经济效益

——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亿元,年均增长12%

——主要产品产销率达到98%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万元,增长7%

4、基础设施

——公路密度达到37.2公里/百平方公里

——供电能力达到23.2万千瓦

——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37万门

5、投资与消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85亿元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2%

6、经济国际化

——合同利用外资五年累计2 .6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4亿美元

——出口创汇达到1.7亿美元,年均增长16%

7、科技教育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

8、环境生态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林木覆盖率达到53.2%

9、社会事业

——总人口控制在67.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

——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人,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张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 .5%以内。

10、人民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8.3%;职工平均工资11300元,年均增长9.2%。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电话普及率27部/百人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

——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以上

(三)2010年远景规划

在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到2010年,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再上一个大台阶。

1、综合经济势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平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元,建成胶东城市群中的花园式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

2、产业结构基本实现合理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1.5:37:41.5,产业化、现代化农业新格局基本形成,高附加值、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成为发展主流;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集团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第三产业服务高效,体系健全。

3、科技教育达到新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

4、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形成较为发达的出口生产体系、结构合理的外商投资企业体系,基本实现经济国际化。

5、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工业三废实现达标排放,生活垃圾实现有效处理,可再利用的废物得到循环利用,水资源保护与节约水平显著提高,林木覆盖率达到55.9%。

6、人民生活走向富裕。人们的衣食住行环境全面改善,城镇居民每户拥有一套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住宅;农村居民在水、电、路、暖、电视等方面的条件有根本改善。基本形成覆盖面广、制度完善、水平较高的养老、医疗、失业、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7、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

8、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政权机关高效廉洁,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秩序井然,道德风范高尚,精神生活充实,人际关系和谐。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点

(一)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建设的导向作用,抓住加强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产业化两个关键,努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突出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重点,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步伐。“十五”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培养和造就高技术、高层次人才。努力创造人才培训、使用和流动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发现人才,正确使用人才,提高本地人才的利用率。一是多渠道招聘人才。在国内外招聘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切实解决市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快培养和造就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高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一批学科、技术带头人。加快培养三个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一支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经营管理的外向型企业家队伍;一支熟悉WTO规则,既懂产品技术、又懂营销技巧的国际营销人员队伍;一支金融、旅游、涉外劳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加快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开发,集中力量在高科技农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实现突破。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选择一批传统骨干产业和市场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品,用高新技术集中进行改造,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金梓食品公司投资1.1亿元,生产溶菌酶、口香糖,开发卵磷脂及“人乳化”奶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洲制药厂投资1.5亿元,扩大传统产品“血宁片”、心安宁片、感冒药及花生豆奶饮品的生产规模,同时开发速效针剂、口服药、外伤药等新技术产品,建成集医药、医疗用品、生物保健品为一体的医药集团;投资2000万元扩大蜂窝包装材料生产能力,形成规模优势,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套。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围绕农业、工业、环境保护治理、医药卫生及城镇建设等方面搞好科研与开发。抓好农业新品种、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综合配套、精准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果蔬生产与加工、高效集约养殖及疫病防治、营林及病虫害防治、名优特稀新产品、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十方面技术研究开发;工业抓好机械与电器、化工、纺织电子与家电、原材料、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饲料、能源等八大技术研究开发。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重点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良好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00项,推广工业新技术、新成果50项。农业重点推广果品、粮油、畜禽、蔬菜新品种和粮油精种高产、保护地栽培、畜禽高产高效、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与旱作、果品优质高产和深加工技术及精准平稳施肥技术等;工业重点推广应用节能、电子计算机、数控、生物工程技术、机电 一体化新产品及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新工艺、新材料等。

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市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力争达到5%以上,中型企业不低于2%,小型企业不低于1%。

(二)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经贸水平

以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为重点,按照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尽快与WTO通行规则接轨,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4亿美元。2005年,全市出口创汇达到1.7亿元美元,年均增长16%。

改善外商投资结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跨国公司到我市兼并和收购企业,吸引大规模国际资本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把利用外资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以嫁接改造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加大工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认真研究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和投资动向,重点对已在我市投资的日本三菱、蝶理、三井物产、香港新世界、乌尼贝克宁等大企业跟踪招商,在抓好现有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二是鼓励私营企业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筛选5--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在纺织、石材加工、新型材料、建材等行业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三是围绕农业、旅游、矿产等资源开发抓好招商引资。以果品、畜牧、蔬菜为重点,搞好优良品种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的培育;以牟底庄园、庵里水库风景旅游区为重点,吸引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产品。

改进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成功率。积极推进企业为主、中介操作、政府推动的招商运作模式,实行委托招商。积极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广泛实行网上招商,重点企业要在国际知名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搞宣传,卖产品引资金。加快推进以商招商,重点抓住在栖霞落户的大客商,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激发他们的增资热情,并以他们为中介,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努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按照“稳定三资、扩大自营、发展外贸”的方针,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出口大户上,突出抓好源通果汁、澳通选矿、三蝶塑料、通达选矿、服装集团等龙头骨干出口企业。一是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加强对WTO发达国家成员方适用规则的研究,在巩固传统美、日、韩及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全面开拓欧洲、非洲、中东及拉美市场。同时,抓住入世后进口总关税水平降低、非关税限制减少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高新技术和急需设备、紧缺原材料的进口,做好进出口结合的文章。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到拉美、非洲、中东及周边国家兴办加工装配项目,参与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二是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力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提高名优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发展畜牧、果品、石材三大出口产业,加大纺织、服装、机械、轻工产品的调整,引导企业多方面开展出口加工贸易,努力提高出口产品多样性。重点抓好机电、纺织服装、化工、食品、建材等五大行业产品出口。三是着力培植骨干三资企业。突出抓好年创汇过100万美元的三资企业,从政策咨询、协调融资、出国审批、出口配额、许可证申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切实抓好园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庵里水库风景旅游区和私营经济园区的建设,把它们建成功能齐全、环境宽松、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外商投资园区,使其迅速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利用外资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窗口,以园区促招商、引外资、带发展。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机遇,积极在农业、工业、旅游、市场开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区域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企业和个人来我市投资创业,兼并、收购企业,鼓励我市优势企业与国内上市公司联合、重组,共享发展机遇,推动我市和各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面上抓数量,点上抓大户,区域抓规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一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鼓励政策,积极支持民营经济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和在竞争性行业中占有较高比例,促进民营经济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全面发展。鼓励民营经济进行各种形式横向联合,参与承包、租赁、兼并、购买国有和集体企业,参股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支持私营企业与外商兴办三资企业,允许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发展边境贸易和海外投资。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职能,切实加大宣传和抓落实的力度,依法保护个体私营户的合法权益,严格收费登记制度,规范税费征管,增强税费征管透明度,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纳税大户实行挂牌保护,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培育骨干企业。对有规模、有前途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促其快速发展,培育几个在市场上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大型私营企业集团、骨干龙头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三是突出特色,搞好总体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果品、蔬菜、畜牧、石材、运输、服装加工为重点,加快民营经济园区、产业乡镇、专业村建设。有重点地扶持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私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将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促其上规模、上档次。2005年,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2万户,私营企业500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4.1万人;80%以上村建成专业村,90%以上乡镇建成产业乡镇,经济园区4个;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占工商税收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四)加快城镇规模膨胀,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的总体要求,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膨胀城镇规模,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载体功能,壮大城镇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十五”末市区建成面积达到16 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5 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0 %;到2010年把我市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

壮大城区规模,加快“三区”融合步伐。按照条带状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以现有城区为依托,以白洋河为纽带,加快庵里水库风景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步伐,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老城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文化广场、体育场馆及牟氏庄园旅游开发、大型商贸设施、城市道路及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及热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退二进三”战略,采取置换方式逐步使老城区的第二产业向经济开发区集中,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到2010年把老城区建设成为集居住餐饮娱乐,商贸购物及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高度集中发达的信息、人流、物流中心;庵里水库风景区,以“胶东天池”为核心,结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搞好行政中心北移的规划论证工作,争取尽早组织实施,并以此带动该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开发区,按照定位发展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吸纳和承载功能,尽快打通蓬寨路,使其沿东区穿行,通过新上项目的摆布和拉动,加快与风景区和老城区的连接融合。“十五”末区内企业数达到20个,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产值10 亿元,利税1亿元,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以加工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在“三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强化规划刚性,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积极发展小城镇。在扩张城区规模、增强市区辐射带动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农村人口适度向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十五”期间,重点发展桃村、臧家庄、蛇窝泊三个中心镇及西城、杨础两个卫星镇,结合机构改革,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实行集约发展,并配套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

探索城市经营的新路子,认真研究和搞好城市经营这篇文章。要把城市发展作为一个特殊产业,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思路组织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走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激活投资主体,变财政一元投资为多元投资,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各类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参与到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等项目建设;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一级市场政府高度垄断,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实行原存量土地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行招标和拍卖供应土地,使土地资产实现最大收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快科技推广步伐,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2005年,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覆盖率和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使种植业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2005年,粮食与经济作物产值比调整到30:70。按照“稳定粮油,提高果业,加快发展畜牧、蔬菜和石材业”的思路,解决好农业内部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粮油生产优质化、果品产业高档化、畜牧生产规模化、蔬菜生产精细化、石材加工产业化。

果品生产,以建设全省苹果新品种“三0”工程基地县为重点,加快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步伐,以烟青一级路、204国道和蓬水路两侧有关乡镇为隆起带,建立三大苹果生产区,同时抓好苹果品种结构调整,提高优质果率,力争高档果的30%打入国际市场或进入超市,提高果品附加值。按照稳定水果面积,适度发展干杂果的原则,“十五”末果品总产达到12亿公斤,苹果早、中、晚熟比例达到5:25:70。以建设全国农业标准化苹果示范县为重点,全面推广果园植草、苹果套袋等新技术,启动苹果无公害基地项目建设,强制减少剧毒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逐步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大力推行绿色食品证书制度。全市年苹果套袋25亿个,优质果率达到70%以上,全面完成20万亩郁闭园改造,发展以澳洲青苹果为主的加工果生产基地1万亩,力争有300个村庄、100个“绿色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畜牧生产,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奶牛、奶山羊以及食草型、节粮型畜禽,推进规模化、制约化经营。一是建立完善市乡服务体系,加快优良品种的普及与推广。引进波尔山羊、皮埃蒙特肉牛、意大利褐壳蛋鸡等世界著名品种,搞好传统养殖品种的改良。积极推广青贮氨化、生物发酵技术,提高作物秸秆转化率,发展食草畜禽。二是加强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高起点、深加工、外向型畜牧业。重点建设唐家泊、亭口等东部乡镇的养羊基地,杨础、西城、苏家店、观里、官道等西部乡镇的奶牛肉牛基地,松山、翠屏、庄园、臧家庄等北部乡镇的生猪基地,杨础、蛇窝泊、苏家店等乡镇的肉食鸡基地。2005年,羊存栏量50万只,奶牛2000头,肉食牛20万头。

蔬菜生产,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保护地栽培、反季节生产,促进大众产品高档化,名特优产品优质化,使之升级上档次,形成规模优势。重点抓好桃村、松山、臧家庄等乡镇,大力发展精细菜、高档菜、无公害蔬菜、出口创汇品种和加工兼用型品种生产,加快食用菌生产发展步伐,逐步将食用菌生产培育成农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各类蔬菜大棚5000个,食用菌棒1000万个。

石材加工,进一步搞好规范和引导,以唐家泊、桃村、苏家店等乡镇为基地,以烟台汇丰石材有限公司、唐家泊西野石材公司、栖霞友力石材开发公司等石材加工企业为龙头,按照合理有序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努力拓展出口渠道。全市建设石材加工区100处,加工企业20户,年利税达到5000万元。

2、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努力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重点扶植五户市级龙头企业。2005年,每个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利税超过1000万元。以源通果汁公司为龙头组建果品加工基地,新上一条2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同时抓好果汁及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果酒、果胶、饮料等系列产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创出自己的名牌。以果品集团、天誉公司为龙头组建果品出口基地,重点培育一批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储藏保鲜能力,扩大出口,2005年,果品储藏能力达到20万吨,出口达到20万吨。以烟台华侨农场为龙头,组建畜牧加工出口基地,重点培育华侨农场活牛供港基地,新上一条屠宰生产线,扩大规模,提高出口能力。以烟台金梓食品公司为龙头,扩大溶菌酶、卵磷脂生产能力,拉动养鸡业发展;以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完成市场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全国果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

3、加强以节水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节水、拦蓄、补源“三为主”的治水方针,坚持防洪除涝和开源节流并举,治水与治污同步,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突出抓好以苹果节水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重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节水工程24.1万亩,其中苹果微喷21万亩;完成大沽浃河、清水河流域治理700平方公里,疏浚河道40公里;完成庵里、龙门口两座中型水库及5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二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二)强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培育支撑全市经济的优势行业

工业要尽快适应世贸组织规则,高度重视最终产品的研制和龙头产品的开发,在巩固发展已形成比较优势的资源型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深加工开发步伐。

机电工业。重点围绕汽车、农机、工程机械、五金工具等发展配套产品。一是以机械集团的活塞、机油泵、齿轮泵三大产品为龙头,开发生产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产品,“十五”末,形成600万只活塞、40万只齿轮泵、25万只机油泵的生产能力。二是以野夼集团的汽车模具为龙头,开发生产汽车整车模具和轿车模具。三是抓住汽车进入家庭的机遇,开发生产汽车音响、电子元器件、仪表盘、刹车片等产品,使栖霞成为全省汽车主要零部件加工基地之一。

建材工业。重点抓好陶瓷、高标号及特种水泥等主导产品。水泥行业,限制和淘汰小型和立窑水泥生产线,发展回转窑水泥,开发生产特种水泥。以金河集团公司为主体,以宝桥水泥为辅助,新上两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形成150万吨生产能力。2005年,水泥产量达到350万吨。陶瓷制品,以桃村三峰瓷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生产卫生陶瓷、石材、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启动西式瓦生产,2005年,陶瓷制品达到300万平方米。玻璃制品,开发生产汽车挡风玻璃和具有安全、节能、防紫外钱、高透光率的建筑玻璃。积极开发大理石和花岗石资源。

食品工业。重点抓好果品深加工及酿造工业。果品深加工以源通果汁公司为依托,重点开发生产果汁饮料、果脯、果酱、果乳及果渣的综合利用,同时,开发生产国际市场畅销的果酒新产品。酒类及酿造品,以白洋河酿酒公司为依托,扩大干红、白葡萄酒生产规模,开发浓香型、酱香型系列白酒,发展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矿磁酒,加快节粮型清酒的推广与市场扩容,重点开发三绿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等保健饮品。

化学工业。在抓好支农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精细化工系列产品。重点抓好桃村化肥厂的10万吨尿素改造工程,开发高浓度复合肥。在现有基础上,着力抓好二硫化碳、高效肥料、化工助剂、选矿药剂和以滑石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

纺织行业。以系列床上用品,仿丝绸装饰墙布,针织服装和纺、织、染、制一条龙配套联动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向粗厚、高支纱、高密度、轻薄织物两极发展。丝绸产品向加厚双绉或蝉翼薄纱织品发展。

轻工业。以服装、抽纱、塑料制品、家电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知名度品牌西装、时装。加快CDA技术在服装、抽纱工艺中的应用。聚脂塑料工业,以发展无毒降解、建筑包装材料、工程材料为重点,抓好三蝶塑料、编织袋等重点工程。家电工业以开发工业、民用节能新光源为重点,探索研制车用、农用电器化设备、组合式厨房用具和遥感、遥控等高新技术产品。包装印刷工业,加快工艺装备自动化流程改造,建设省级包装设计技术中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黄金工业。继续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实施深层次全方位探矿,对金兴矿业公司的重点矿区进行技术改造,计划探明新增黄金地质储量10吨,年产黄金3万两以上。

(三)高起点规划,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高起点、高档次”的原则,以建成胶东城市群中的花园式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建设开发“三山三园两水一神仙”等旅游资源为重点,加大重点观光景区建设力度,带动两线景区(即东线十八盘、牙山、英灵山烈士陵园等百里自然公园旅游线,西北线艾山、南北崮山、方山等自然风光旅游线)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特色旅游。突出抓好牟氏庄园、庵里水库景区、牙山森林公园、艾崮山和国路夼民俗旅游等项目建设。

牟氏庄园旅游开发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恢复东西花园、改造仿古商业街、建设牟氏山庄和东入口广场,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争取达到3A级景区标准;“胶东天池”--庵里水库风景区开发,以高尔夫球场为龙头,配套建设水上游乐园、宾馆、服务中心、网球场、溜马场;牙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重点建设游览观光区、森林游乐区、服务管理区、园门区和畜牧养殖区;艾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雕虎洞景区、将军岭景区、牛头峡景区、南崮山景区和北崮山景区。开发利用艾山汤地热资源,建设休闲疗养院。

加强旅游业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加大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突出栖霞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广泛宣传栖霞的旅游环境,提高知名度。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的配套化程度。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建立起“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将旅游业纳入烟台市大旅游网络,培植成新的支柱产业。

“十五”末,全市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8亿元。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管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发展的标准,继续发展壮大传统三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第三产业体系。

1、交通运输业。以构筑“三横、五纵、三环”现代化、立体式、快速反应的大交通网络为目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综合运输能力。规划建设全长20公里的刘家河至西城的南部环城路(中环路);新建、改造国省道及县乡道路300公里。“十五”末,全市公路养护里程达到750公里,油路率81.2%,公路密度37.2公里/百平方公里;客运量650万人,货运量500万吨。

2、电信和信息业。围绕提高现代化通讯能力,重点抓好长途传输和市话增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传输实现数字化,并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不断优化电信网络结构,发展光纤接入网,开通ATM交换机,建立适合宽带传送的网络和业务平台,推行宽带多媒体、宽带因特网。2005年,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37万门,电话普及率27%,其中城区普及率35%。

加快信息产业化发展。积极构建资源共享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鼓励发展信息服务咨询企业,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覆盖范围广的信息服务咨询体系。大力培植信息市场,加强信息技术开发,加快发展网络产业,建设好政府网、科技网等网站,努力提高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自动化、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和居民家庭生活自动化程度。

3、商品流通业。按照大市场、大经贸、大流通的战略构想,转变经营机制,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制、配送制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网上购物等现代购物方式,引导仓储式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的发展。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方针,加快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各类集贸市场为基础、大中型商业网点为骨干的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城区市场规划改造及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综合市场、商业街建设。结合行政中心北移,新建一处规模较大的集购物、展销、定货、批发、娱乐、食宿为一体的商贸城;改造扩建一处农副产品购销市场;在振兴路东棉纺厂北建设一处建材专业批发市场;抓好烟青一级路两侧和同三线栖霞段两侧的两大商业走廊建设。近期重点抓好枣行商贸城建设。“十五”末,全市形成商贸城服装及针纺织品批发、蛇窝泊等乡镇果蔬批发、金岭路小商品批发等十大商品流通体系,商业网点达到2.1万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

4、金融保险业。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加快金融机构多元化步伐。以资金融通多渠道、多形式和信用工具现代化为方向,改善存贷款结构,普及信用知识,建立健全市场信用制度。2005年,各项存款达到55亿元,其中储蓄50亿元;各项贷款35亿元。拓宽保险事业服务领域,强化保险公司和保险基金的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房地产业。以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为重点,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强行业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管理,引导和鼓励普通住宅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质量。城区重点抓好翠屏、东苑、西苑、文水等4个居住小区开发建设,启动中心镇和重点镇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加快住宅商品化步伐,促进房地产业及物业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房地产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1、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需要的教育体制。根据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市创办省级规范化学校6所,乡镇初中和社区完小建成烟台市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入园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99.9%和98%以上;适龄少年儿童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在2300人左右;转岗、失业职工培训率达100%;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2000人以上。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2、以文艺创作、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建成较完善的三级图书馆(室)网络,新建面积5000平方米、藏书20万册的高标准市图书馆一处,80%以上乡镇建成藏书万册以上的乡镇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三级文化设施,在城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大型文化活动广场,每个乡镇驻地建设一处文化活动广场,40%以上村建设文化大院。

3、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信息化事业建设,继续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2005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建成先进的广播信息化产业体系。

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农村卫生、预防保健、振兴中医药为重点,形成医疗预防保健、健康保障与卫生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加快发展市级医院,重点建设中心卫生院,调控压缩一般乡镇卫生院,规范整顿村卫生室。2005年,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人,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张。

5、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实施体育健身计划,全市健身活动参与面、达标面和达标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加强体育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6、坚持“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广开就业门路,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7、逐步建立起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险统筹基金制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继续完善三条社会保障线,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老龄工作。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建设好福利院、疗养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安排好残疾人的生活康复、教育和就业,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8、按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9、继续加强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建设,严格机关事业单位及经济、科技领域和乡镇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

(六)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控制人口、保护土地和环境三大基本国策,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的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晚婚、晚期育率稳定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

增强全民国土意识,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强化节约用地意识,严格按计划审批建设用地,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建立和完善土地复垦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搞好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强化监督,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农村节能工作,大力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沼气、太阳能。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行经济、建设与规划同步实施。力争将我市城市供气并入烟台市燃气工程网。坚持治污与排污、灌溉、养殖、旅游相结合,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总量控制指标以内,各流域、断面水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重点抓好桃村化肥厂治污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及白洋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切实抓好水源涵养林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工程,巩固消灭荒山荒滩成果,实现干线公路绿化达标,重点抓好牙山、十八盘、崮山三处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五”末,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3.2%。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一起抓,走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防御道路,强化地震、灾害性天气和虫灾的监测预报和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五、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行机制

农村改革。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土地流转补偿机制,促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以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引进和利用外资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继续引导农民个人和集体增加农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积极探索和促进发行农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筹措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形成企业、农户经济共同体。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努力扩大名优农产品市场份额。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并促其延伸到镇村、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加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农民减负政策,保护农民利益。

企业改革。一是按照“择优扶强,竞争创新,有进有退,整体搞活”的方针,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收购兼并等形式,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种经济成份到企业参股,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四自”机制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把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企业改制重点,严格按《公司法》对企业改制进行规范化操作,使企业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和规范的运作机制。三是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为主线,突出抓好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积极探索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的奖励办法,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利益机制,把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积极鼓励以技术、智力、才能等要素入股参与分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市场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改革流通体制,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会计、审计、律师、公证、仲裁、资产评估、计量、质量认证机构及各类咨询公司、经纪公司、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其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发挥监督作用。加快市场法制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划,强化市场执法,反对暴利、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市场开放步伐,培育合乎国际惯例的市场体系。

计划体制改革。要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建立完善现代化的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监测、预测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统;健全和完善新型的发展计划体系,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和衔接,提高市级调控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理顺价格关系,整顿价格秩序。

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搞好政府职能定位,使政府把主要精力转到研究发展战略、实施宏观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为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服务上来,把生产经营权交给企业,把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把一般性社会服务交给各种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的社会运转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二)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搞好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投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环节。“十五”期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61个,需投资53.6亿元。

一是拓展筹资渠道。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切实抓好项目的筛选论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以便更多地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拨款和国际资金支持。改善投资环境、放宽准入限制,拓展招商领域,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商社、大财团带项目、技术、市场、资金通过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参与企业的改制和改组,参与农业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正确处理政府、企业、银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各商业银行的支持。积极引导集体、私营企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改组和创办公益事业。加快推进优势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争取中小企业二板上市有新突破。制定积极优惠政策,借鉴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建设经验,大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全市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事关我市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必须加大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工负责制,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加强项目调度和督查。项目班子要树立顾大局、促发展、保稳定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和压力感;全市各有关部门,在资金安排、征地拆迁、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外部配套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确保重点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三)加强财源建设,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财源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大小看贡献,贡献大小看上缴”的财政经济观念,充分发挥财源建设对经济运行的引导、监督和规范作用。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稳定基础财源;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整体工业素质,壮大主体财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植新兴财源;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培植后继财源;集中财力支持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不断开辟新的财源。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更加重视地方税源项目建设,加大措施抓好乡镇财源建设标志工程,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递次分明、布局均衡,能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高效财源体系,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充裕的财政资金。“十五”末,争取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收入征管,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结合机构改革,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要求,科学界定和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方式,抓好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严格规范各项收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部门协调,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以规范,严格执行“标款分离”和行政审批制度,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债转贷资金管理,健全监督运行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安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防止发生支付风险。

强化城市资产运营,积极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积极开展城市资产经营活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城市资产综合效益,为城市建设聚集资金,走出一条以城聚财,以城兴城的新路子。一是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由政府实行高度垄断,实施土地储备和公开拍卖,将土地收益全部上缴财政;二是探索底价收购银行抵押房地产的路子,进行依法拍卖或直接开发;三是将城市广告经营纳入城市资产经营范围,实行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招租,收益全部上缴财政;四是用城市资产经营收入投入城市建设,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园区,增强经济的后续发展能力。

建立健全市场调查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资金投向。切实搞好项目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严格设计标准和工程概算,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强化项目法人责任约束。规范项目投资中介组织,提高项目咨询论证水平,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全金融预警预报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秩序稳定。

(四)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适应新形势要求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我市总体区域布局按照“一个中心两条走廊”的框架展开:

“一个中心”,指以市区为中心,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市区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工业的基础上,着力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商贸、金融、保险、旅游和科技教育事业,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并带动市区周边西城、杨础等乡镇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和发展。

“两条走廊”,指东部烟青一级公路沿线及同三线南北大通道沿线两条经济走廊。这两条经济走廊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必须立足基础优势,采取优惠政策,突出发展重点,走“一镇一策”特色化的路子,尽快形成筋强骨壮、蓬勃有力的双翼,带动全市经济腾飞。

东走廊,重点发展烟青一级路沿线的桃村、唐家泊、蛇窝泊等乡镇,带动其他乡镇发展。突出抓好建材、陶瓷、化工、汽车配件等大进大出工业产品。合理规划,总体布局,政策扶持,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桃村、唐家泊、蛇窝泊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桃村高效养殖,唐家泊、桃村石材,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等。

北走廊,重点发展同三线南北大通道沿线的臧家庄、松山等乡镇,带动其他乡镇发展。突出抓好果品、畜牧产业化建设。重点发展臧家庄源通果汁公司的果汁及其副产品的后续加工、庙后溶菌酶、松山华侨农场等项目。继续抓好区域内水泥生产,提高水泥产量和质量,增加品种。

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共同发展。在鼓励发达乡镇发挥技术、资金优势,加快产业调整升级,促其向高层次、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对部分较落后的乡镇,要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较落后乡镇要挖掘潜力、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到户。经济开发要同智力开发相结合,开展科教扶贫。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切实抓好对口扶贫工作,加快水、电、路等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农民负担要标本兼治。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支持强弱联合,以强带弱,促进乡镇之间优势互补,推动全市经济协调发展。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继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树立艰苦奋斗、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新型的人际关系。高度重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介,倡导科学,反对愚昧迷信,造就崇尚科学、尊知重才、好学上进的浓厚文化氛围。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警民共建活动,形成思想共建、政治共建,共育“四有”公民的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政机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公仆意识,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做到掌权为公、勤政为民、廉洁清正、公道正派。继续加强制度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逐步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积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重点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监督体系。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完善农村选举制度,提高村民参政议政水平。继续加强政法机关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搞好双拥共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范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制止和取缔一切败坏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现我市“十五”计划目标,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人民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增强信心,同心同德,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栖霞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